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直通襄阳 | 宜城:发展特色农业 助力乡村振兴

长江云新闻  2023-09-07 21:39:37
分享到:

“小红薯”撬动致富“大产业”

近年来,宜城市在发展传统农业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价值更高的特色农业。他们根据本地资源优势,引进外地良种良法,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发种植养殖技术,用电商销售农产品,各镇办区纷纷亮绝活、出绝招,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现在正是红薯收获的季节,宜城市红薯第一镇板桥店镇王台村今年收成不错,村党支部书记刘波每天都会到仓库查看从地里收回的红薯。

襄阳宜城市板桥店镇王台村党支部书记 刘波:“现在在的这个仓库,目前有6万多斤红薯,都是今天早上农民从田里现摘、现挖起来的。”

宜城东部是丘陵岗地,土壤属黄粘土,气温常年在25摄氏度左右,非常适宜红薯种植。

襄阳宜城市板桥店镇王台村党支部书记 刘波:“一次偶然的机会,河南有一个经营红薯的客商到我们村里来,看到我们村里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都非常适合种植红薯,我一听非常感兴趣,到他们禹州去考察以后,看到人家种植红薯,亩产能达到8000多斤,产值能达到4000多块钱收入。”

回来以后,为了让大家相信种红薯可靠,刘波自己种植了3亩多地从河南引进的龙薯9号,连续3年,亩产都在8000斤以上,每亩纯赚4000元,收益比种传统作物翻了一倍。看到刘波地里的产出,这下村民都相信了,大家都开始跟着种植。

襄阳宜城市板桥店镇王台村二组村民 张教奎:“我刚开始种了几亩试试,一年下来就成功了,我现在稳定在三十多亩,年收入有十多万元。”

目前,王台村红薯种植面积已达6000亩,许多村民靠着种红薯买了车盖了房。周边其它村见王台村种红薯效益好,也纷纷效仿。当地政府因势利导,扶持红薯产业健康发展。

襄阳宜城市板桥店镇党委书记 沈杰:“我镇依托省农科院校,探索建立合作社+基地+专家+农户产业发展模式,由专家和合作社对红薯种植进行全程跟踪与服务,下一步我镇将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的力度,重点引进以红薯为原材料的深加工企业,延长红薯下游的产业链,提高红薯经济附加值。”

随着红薯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销售又成了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宜城市先后有三十多名“80后”、“90后”大学生返乡创业做电商,对推动宜城红薯销售发挥了关键作用。在距离王台村10公里的南营办事处王家湾村电商仓储基地,村民们熟练地将一个个红薯放入保护袋、封装、贴单。

宜城市楚乡情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 周虎:“今年8月这附近的红薯一上市,我们这边都是加班加点在忙,现在每天都是4000单以上,我们3斤、5斤盒装的都是精品红薯,基本上一斤价格在6块。”

自2018年以来,像周虎这样的电商达人越来越多,曾在广东上班的“90后”小伙段梦阳返乡后,一年在拼多多等电商平台销售红薯4000多万元;“80后”青年陈奎在网上卖宜城红薯,销售旺季日均发单达到1.5万笔。

襄阳宜城市邮政管理局负责人 李英杰:“宜城电商的红薯销量平均每年以30%的幅度递增,2022年全市60多家电商企业销售红薯1200多万件,销售额达1.3亿元,我们宜城市红薯产业,去年被国家邮政局评为快递业服务农产品金牌服务项目。”

听音乐 吹空调 这里的土鸡待遇真高

农村发展的前景越来越广阔,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宜城市小河镇朱坡村“80后”青年余志忠就是其中之一。他回乡建起现代化智慧养鸡场,不仅让自己走上了致富路,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共同增收。

来到小河镇朱坡村的中云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远远就能听到从鸡舍里传来的音乐声,走近一看,一排排鸡舍干净整洁,10万只鸡一边听着音乐,一边等待喂食。工人们轻轻点一下自动化按钮,经过科学配比的饲料便被自动运行的机器投放到了饲料槽里。

湖北中云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余志忠:“采用的是国内最先进的3+3+3九层笼养模式,让鸡在更好的环境下,听着舒适的音乐,健康快乐地下蛋。”

回乡创业前,余志忠是一名家禽销售员。在销售过程中他发现,客户对雏鸡苗需求量较大,凭借着对市场的敏锐嗅觉,他从中发现了商机。然后和几名在外务工的同学一合计,决定一起返乡创业。2021年,余志忠开始筹划在老家小河镇朱坡村建设现代化智慧养鸡场,2022年春季建成投产。靠着学到的成熟技术,前两批鸡苗顺利成长出售,然而在第三批鸡苗即将出售时,却遭遇了疫情。

湖北中云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余志忠:“疫情期间鸡苗运不出去,困难时期两个投资人选择退股,当时一下退出了200万元。”

襄阳宜城市小河镇副镇长 杨璨:“在了解到企业的困难后,我们镇政府第一时间对接金融机构,最终为该企业争取了过渡资金近700万元。”

现如今,在整齐干净的九层“空调洋房”内部,欢快的音乐声此起彼伏。音乐养鸡场不仅给鸡提供了很好的生长环境,同时也能大幅度节省饲料和人力投入,鸡肉和鸡蛋也很受消费者的欢迎。这不仅为余志忠打开了创业致富的大门,周边200多名村民也因此受宜。

襄阳宜城市小河镇朱坡村村民 陈志勇:“去年在余总这里搞基建挣了三四万块,今年继续跟着余总干。”

目前,湖北中云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单栋鸡舍已达到年产1600吨鲜鸡蛋,销售额2000万元的规模。

湖北中云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余志忠:“下一步我们计划增加有机肥加工,蛋品加工、饲料加工项目,通过我们这60万只蛋鸡产出的鸡粪,不落地进入有机肥厂,加工出来的有机肥用于农户的种植,带动附近的村民增收致富。”

种养殖+旅游 小荷塘变“聚宝盆”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宜城市郑集镇魏岗村就依托良好的水资源优势,建成了莲藕基地,并配套搞起了养殖和乡村游,一条龙的新业态产业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郑集镇魏岗村地处汉江蛮河间、百里长渠旁,水资源丰富,低洼地多。

襄阳宜城市郑集镇魏岗村党支部书记 胡平:“老百姓只能种一季庄稼,只要一下雨,一到雨季,水就把这田都淹了。”

村里没有产业,种地收益又不行,村民大多只能外出打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魏岗村“两委”大量走访调研,了解到莲藕的市场需求广阔,不仅能有效解决低洼田地收益低的问题,莲花盛开时还能带动农业观光旅游,这一想法得到了郑集镇党委政府和村民的大力支持。找准方向,村“两委”多次向专家请教后建起藕田,从藕种引进、藕田管护,再到莲藕的采挖和销售每一个环节都有专家指导,当年就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在成功的示范效应下,村民们也纷纷返乡种藕。

襄阳宜城市郑集镇魏岗村村民 张发平:“我以前是在外地做装修,去年听说村里在搞莲藕种植,所以我就回来了,我现在在做藕田管理,一年大概七八万块钱。”

2022年,郑集镇党委政府为魏岗村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50万元建设莲藕基地300亩,并整合资金100余万元配套建设了沟、路、渠等基础设施。2023年3月,魏岗村与长江大学水生经济动物研究中心达成合作,开创了藕鳖共养模式,建设了50亩莲藕与甲鱼混养示范基地,共同探索研究“莲藕+”产业发展项目。

襄阳宜城市郑集镇魏岗村党支部书记 胡平:“把技术、各方面搞成熟了以后,我想把这300亩能养甲鱼的养甲鱼,不能养甲鱼的养黑鱼,让人们来又能观赏,又能产生经济效益。”

为了形成“莲藕+(甲)鱼”、“莲藕+鸭”、“莲藕+乡村游”等产业发展新业态,魏岗村还积极创新食用莲藕与观赏莲藕相结合的发展新模式,先后引进睡莲、太空莲等15个观赏莲藕新品种,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带动了乡村产业全面发展。

襄阳宜城市郑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莫钰:“将“楚文化”与“莲文化”深度融合,以“莲”为亮点,将魏岗村打造成为集现代农业、生态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特色乡村,共同缔造出一幅,百里长渠旁,千亩荷塘香的美丽新画卷。”

监制:洪燕

编审:刘征

主编:甘泉

统筹:邱惠 周晓焕

记者:湖北广电襄阳融媒体记者站 廖云翔 李晓雨 张雪晶 宜城台

通讯员:陈登科 赵树娟

新媒体编审:彭云鹤

新媒体编辑:严泉泉

责任编辑 严泉泉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