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湖北松滋发现一群5500万年前的鱼,还有它们的“朋友圈”!

湖北日报微信公众号  2016-09-10 18:09:30
分享到:
9月8日,德国森肯堡博物馆古生物化石专家史蒂芬.夏尔博士及国内相关专家一行,来到松滋市王家桥镇龙王井村、斯家场镇旗林村交界处,开展古生物化石发掘研究工作。这已经是夏尔博士一行第三次到松滋市化石产地王家桥镇龙王井村发掘研究古生物化石(前两次分别是2014年5月和2015年10月)。
是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吸引着专家们不远万里三次到访?这里有一群游了5500万年的鱼!你是否已经足够吃惊?那若是我说还有世界已知最古老的灵长类--阿喀琉斯基猴,还有3亿年前藻类化石,还有20多个门类古生物化石,你是不是已经吃惊到下巴都掉下来了?

9月4日,德国森肯堡博物馆古生物化石专家史蒂芬.夏尔博士及国内相关专家一行8人,赴松滋市开展为期9天的古生物化石发掘研究工作。

松滋化石群
图为:2015年10月底夏尔博士一行在化石挖掘现场。
松滋古生物化石群位于湖北省西南部的松滋市,目前已设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松滋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已发现古生物化石20多个门类,以珍稀古猴化石、完美保存松滋鸟化石和多样且高丰度的鱼类化石为主,还有大量微体古生物化石、古植物和孢粉化石。松滋古生物化石产地是目前世界上所知道的最早的始新世早期化石产地。这个时期的古生物群是在白垩纪恐龙灭绝后生物复苏时产生的物种,对于解释生物的绝灭和复苏有重要意义,可以填补生物演化史在这方面的缺失。
松滋候鸟鱼化石集中产地是世界上罕见的早始新世猴鸟鱼化石库。不仅产有世界上最古老(距今5500万年)灵长类代表—阿喀琉斯基猴( Archicebus achilles  Ni et al.,2013)、我国南方已知鹤形目化石最早记录—黑档口松滋鸟(Songzia heidongkouensis Hou,1990)、尖爪松滋鸟(Songzia acutunguis Wang et al.2012)以及高丰度且保存完美的湖北江汉鱼《Jianghanichthys hubeisis(Lei,1987)》化石群,而且又新发现鬣蜥类(Agamid)、蝉(cicada)、蜘蛛(spider)、白蚁(temite)、蚊子、蠕虫、古植物以及江汉鱼以外的多种鱼类化石。这是继北美绿江组(Greenriver Formation)、德国梅瑟尔(Messel)化石库(Fossil- lagestä tte)之后,世界上新近发现的第三个早始新世特异埋藏群,在产出时代上较前两者早700万年。
这里有一群游了5500万年的鱼
王家桥镇龙王井村,被称为松滋市化石产地。这处古生物化石产地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始新世早期化石产地。目前为止,这样的遗址全世界只发现了三处,亚洲更是仅此一处。
 
这些来自远古时代的鱼,是2015年10月底夏尔博士一行对松滋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的第二次发掘和研究时发现的最多的一种古生物化石。大多数保存完好,能清晰地看到鱼骨、鱼鳍、鱼眼,甚至鱼身体表面的鳞片。
在这次的研究考察中,专家们发现了大量的鱼化石和部分类似蚊子的昆虫化石。加上之前发现的阿喀琉斯基猴、松滋鸟、貘化石等,松滋目前已发现古生物化石20多个门类、60余种。
据了解,这些都应该属于始新世早期的古生物群,而这个时期是在白垩纪恐龙灭绝后,也就是说这些古生物极有可能是在生物复苏时产生的物种。而且,猴、鸟、鱼、昆虫几种不同属性的动物化石,都集中在一地产出,这样的特异现象令中外专家们更加惊讶。这对于解释生物的绝灭和复苏将有重要意义,有望填补生物演化史在此方面的缺失。这些化石如果保护利用得当,将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笔宝贵财富,可对研究人类起源和世界地质环境变迁作出巨大的贡献。
最古老的灵长类——阿喀琉斯基猴
10年前,专家在中国湖北松滋市附近发现了一具近乎完整的灵长类骨架化石。随后进行的年代测定显示,这具化石有5500万年历史,比以前知道的发现于德国梅瑟尔的达尔文猴和美国怀俄明的假熊猴整整早了700万年,是世界报道已知最古老最完整的灵长类化石,被列入美国《探索》杂志2013年度100项重大科学新闻。这项发现对于确定类人猿与其它灵长类的分异时间和早期演化模式提供了非常关键的证据,是近年来古灵长类和古人类学研究领域一项里程碑式的发现。
专家将这一灵长类动物命名为"阿喀琉斯基猴",它的脚后跟骨头很特别,又短又宽,具有明显的类人猿特征,与人类的脚后跟也有共同点。又短又宽的脚后跟骨头为人类直立行走奠定了生物学基础,因此,可以把阿喀琉斯基猴视作与人类远祖最为相近的灵长类动物。
阿喀琉斯基猴(复原图)
阿喀琉斯基猴在灵长类的系统演化树上与我们人类同属于一个大的支系,而达尔文猴和假熊猴则属于另外一个分支,是现生狐猴的远亲,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更远。
通过研究阿喀琉斯基猴,古生物学家首次获得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非常接近于类人猿和其它灵长类开始分异时的图景,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倪喜军博士的话来说就是“在重建人类和灵长类的早期演化历程方面,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松滋首次发现食草脊椎动物化石    
填补湖北省陆生动物化石空白    
2015年6月29日,松滋市刘家场镇月峰山采石场的工人在进行爆破施工时,发现了一片面积超过150平方米的化石坑,里面埋藏有大量的食草脊椎动物化石。7月14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倪喜军博士、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专家唐治路专程赶到松滋,实地考察了该化石坑。经初步鉴定,这些化石主要为中国貘或者山原貘化石,有头骨、也有躯干,保存得相当完好,埋藏数量也很丰富,在国内很罕见。
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相关专家及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研判,为食草脊椎动物化石坑。这填补了湖北原生态陆生食草脊椎动物化石空白。
松滋为何有如此规模的化石群?
松滋市地处巫山山系余脉和武陵山系余脉向江汉平原延伸的过渡地带,经历了多个地质历史时期的演化和发展,有很多珍贵的地质遗迹,已发现的古生物化石包括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昆虫类和植物等20几个门类。
来源:综合湖北日报、荆州新闻网、中国松滋政府门户网站、中国科学院网站、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湖北省松滋市国土资源局网站等

(责任编辑 谢宝莹)

责任编辑 谢宝莹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