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民谣《遇见十堰》火了!背后这两位青年不得不提

  2023-06-16 15:03:08
分享到:

“若要奔赴一场思念,愿在十堰和你遇见……”

半个月前,一首温暖人心的民谣《遇见十堰》横空出世,迅速收获了广大听众的喜爱与好评。这首歌曲由词作家袁晶和作曲家曹正杰共同创作,虽然这首歌并没有通过官方平台推广,只是发布在了曹正杰个人视频号上,短短10天,播放量就超过了70万人次,转发量近2万,评论1000多条。            

       

《遇见十堰》歌词:

想念一座山,

便去武当看看,

山谷的威风,

伴我一丝慵懒。

我要去寻找,

寻找自由的答案,

汉江映照我脸庞,

许我一世浪漫。

若要奔赴一场思念,

愿在十堰和你遇见。

和你一起去追山看水,

和你一起把车城走一遍。


读懂一座城,

来到五堰街的夜晚,

吃碗三合汤,

心被灯火填满。

有人在忙碌,

有人在歌唱,

还有我在想你,

轻轻说一声晚安。

若要延续一场爱恋,

愿在十堰和你遇见。

和你一起去听风观雨,

遇见你,遇见十堰。

一首歌唱湖北十堰的民谣,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引发这样的反响?这首歌曲到底是如何创作出来的?长江云新闻记者对话《遇见十堰》的词作者袁晶,让她来为我们揭开歌曲背后的故事。

一拍即合的创作

说起袁晶和曹正杰,熟悉音乐的朋友们也许不会太陌生。35岁的曹正杰是湖北监利人,主要从事作曲、音乐编曲工作,年轻的他已经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音乐家协会理事,湖北省青年委员,创作制作的音乐作品有千余件,舞台剧目土家风情歌舞《我在茶乡等你来》、音乐剧《高山之巅》《烽火渔洋》,还有歌曲《倾诉》《爬月亮》《小时候》《有一种牵挂》等等都是他的代表作。            

曹正杰

袁晶是省内非常知名的词作家、导演,曾经也是一名歌剧演员、获得过“五个一工程奖”、屈原文艺奖、中国音乐当代精品工程“听见中国听见你”等众多国内大奖,学院派声乐专业的学生几乎都唱过她写的《月光近月亮远》,还有谢娜最新的亲情单曲《小风筝》也是出自袁晶之手。            

袁晶

袁晶和曹正杰因为音乐观念、艺术审美上的契合,也曾多次合作。屡创佳绩。他们合作的《倾诉》获得建党百年歌曲征评第一名、湖北音乐最高奖“金编钟”奖作品奖、歌曲《小时候》首届“百千万音乐人才培养工程原”原创作品三等奖等,而这次的《遇见十堰》更是打动了无数网友的心。

今年4月底,曹正杰去十堰出差,在武当山旅行时,被武当山的磅礴、幽深、奇秀以及道家文化深深吸引。同一时间,恰好袁晶也受邀到十堰工作,两人在通电话的过程中当下决定,既然跟十堰这么有缘,要不来写一首以十堰命名的歌曲吧。两人一拍即合,袁晶表示,以往写一个城市、地区的文旅歌曲,大部分都是景点的堆砌,堆砌的景点越多,想表达的地标人文越多,歌曲就会越没有重点,也越没有办法讲故事说人话。她自己觉得:“文旅景点只是歌曲很少的一部分、抓住核心,更多的是讲情感讲故事。否则引起不了百姓的共情共鸣。”在和曹正杰商量后,最终确定,就以民谣的形式来写这首歌。

“歌词创作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么简单,音乐文学不是文学,既要有文学性、逻辑性、又要在一个非常简短的篇幅里面讲清楚一件事情、同时还要兼顾音乐结构、歌手咬字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袁晶说,写文旅题材歌曲一定是要做好大量的资料查阅工作,也要与采风感受相结合,好听好记好唱!“既然写十堰这个城市,城市代表性的元素很多,但是我最后选择在歌曲里体现武当山、汉江水、车城这三个代表性的名片即可。我不能为了写景点而写,而是为了讲好一个有温度的故事而写。凡事不能做得太满,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写歌也一样”。

曹正杰在十堰采风

“想念一座山,便去武当看看,山谷的微风,伴我一丝慵懒。”

“读懂一座城,来到五堰街的夜晚,吃碗三合汤,心被灯火填满。”……   

五堰街、三合汤……这些生活在十堰的人和离开十堰在外地生活的人都熟知的地点、美食,袁晶把它们融在歌里,简单的一句话,就能勾勒出一幅在十堰生活的场景和画面,她的初衷,真实地做到了,而这份心意,也被广大的听众所听到,勾起了不少人的乡愁。

在这首歌的评论里,很多外地的网友说:“我想家了”“那里有我和母亲挽手遛弯的路,有我的兄弟和同学,是我永远的乡愁” ……也有住在十堰的网友评论:“此心安处是吾乡”“这是我听过最满意的关于十堰的原创歌曲”……

袁晶看着这些质朴的留言,也深受感动:“对于我来说,只要老百姓说这首歌好听,我觉得就知足了。当我看到网友评论里写的‘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让我想起了好久没有回去的家乡’这样的评论,这种情感共鸣让我觉得是这首歌最可贵的地方。”

部分网友的暖心评论

斜杠女青年的音乐文学创作路   

说起袁晶,她的身份有很多:词作家、导演、歌手。袁晶说,这么多年来,音乐创作是自己持续时间最长的也是最深爱的专业。袁晶是湖南妹子,小学时候因为父母工作忙,她就寄养在姨妈家。姨妈是一名语文老师,家里有一整面墙的书柜,原本性格外向,有些叛逆的袁晶却能在书本里安静下来。那时,袁晶每天都读书,不吵不闹,一看就是几个小时:“我不爱看漫画,不喜欢看动画片,我就喜欢密密麻麻的文字那种书籍,很小的时候就看《茶花女》《简爱》《基督山伯爵》再大一点点就看《红楼梦》,再后来看余华、刘震云……虽然那个时候似懂非懂,但就是喜欢读。”

热爱读书的袁晶

一颗文学的种子在她心里发了芽。上了高中,袁晶开始主修声乐,那个年代,女孩子们最爱做的一件事就是抄歌词。袁晶也不例外,一有空闲就塞上耳机,一边听歌一边在歌词本上写下歌词,家里留下的摘抄本比她的身高还高。这些都为了袁晶走上歌曲创作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考上音乐学院声乐系之后,袁晶的创作才华也逐渐显露。大学期间就因一首《长大了回不去了》拿到了中央电视台流行音乐创作大赛二等奖。她说,那会什么都不懂,就算拿了奖也没啥特别的感觉。大学毕业后,袁晶边读研究生边在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工作,成为一名歌唱演员。因为袁晶不仅会唱,还会写,单位经常会让她兼顾文字统筹歌曲创作的工作,这些经历也为她今天成为一名优质导演奠定了基础。

工作中的袁晶

身上的职务多了,身份多了,工作也就越来越忙,但袁晶却从未停止过音乐文学上的创作:“导演的工作纷繁复杂、活动筹备期间一天接上百个电话是常事、协调处理很多事情,而我创作的时候,需要很好地把自己静下来,这也让我学会了更好地去统筹规划我的时间和精力,白天忙忙碌碌为工作,晚上安安静静搞创作。要理性要切换更要沉静。如果我真的是特别忙的时候,我不会轻易接受创作任务,一个人要学会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更要对作品负责!”

正是凭借对自己在创作上的坚持和高要求,袁晶写了《月光近月亮远》,这首歌几乎成为学院派声乐专业生必学的教材曲目,也是很多学生、老师写论文研究的作品,是许多歌唱比赛中的“常客”;她写的《你的故事里终于有了我》也获得当代音乐精品工程“听见中国听见你”的全国优秀作品。她为谢娜写的《小风筝》让无数网友破防,也成为了网络平台的大热门歌曲。

  以“百姓喜欢”为初心,不做别人做好自己

袁晶经常受邀写一些主旋律和文旅题材的歌曲。她的作品里,就带有浓浓的个人风格:“我是个80后,我是喝着长江水长大的孩子,我有我的文化背景、别人的语言方式我不效仿,也学不过来,东施效颦只会找不到自己,我可以欣赏别的词作家、但是我要做我自己。”袁晶觉得,做自己就是要用符合自己年龄、时代的语言方式,去挖掘自己擅长的领域,找准角度、找准定位,对自己坦诚对听众真诚。

《你的故事里终于有了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是为建党百年而创作的歌曲,“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伟大征程,我显然不是见证者、我没有经历过南湖的红船,也没有经历过硝烟弥漫的战场、但是这并不影响我对我的祖国饱含足够的深情,所以在歌词里我写到‘你的故事在书本我读过好多,每次鲜血的流淌我眼泪滂沱,当你力挽狂澜守护小家大国,把所有幸福都给了我。’很多年轻人听到这样的语言时,至少不会觉得距离那么遥远吧。”

在创作的时候,袁晶会与合作的曲作者反复探讨、各抒己见,有时候会经常争吵,“我不是那种执拗的词作者,不允许作曲修改或者调整我的词,但是我有我的态度,我认为是对的,就一定会坚持,但是作曲说得对的,我也一定会听。”最近大火的《遇见十堰》正是袁晶和曹正杰反复修改探讨中产生的,也正是他们这种对于艺术精益求精对自己无比挑剔的创作初心,所以他们的作品真正做到了打动人心。

一路走来,袁晶和曹正杰的初心未变。《遇见十堰》的火爆也就显得顺其自然。目前,在“乐动十堰 唱响未来”2023十堰市原创歌曲征集大赛的众多音乐作品中,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青年词作家、导演袁晶作词;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青年作曲家曹正杰作曲的原创歌曲《遇见十堰》引起了巨大反响,旋律和歌词相得益彰,将十堰故事以民谣的方式娓娓道来,静谧又美好。

袁晶和曹正杰在录音棚录歌

音乐是很多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陪伴,人们会因为某段旋律而爱上一首歌,也会因为一首歌爱上一个人爱上一座城。袁晶说:“其实在我们身边,有着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前辈和老师,也有很多非常有品格音乐人朋友,他们正在用满分的热爱进行创作,用作品与素未谋面的网友做朋友聊人生,这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长江云新闻记者 周翔 易星

责任编辑 杨旭宇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