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湖北:智慧农业成为农业农村发展新时尚|农情2023

  2023-05-30 17:43:41
分享到: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三夏时节,走进湖北乡村,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空中,一架架植保无人机飞转盘旋;田间,装载北斗系统的拖拉机自动驾驶;养殖场,农民一部手机远程操控作业,智慧农业正在让种田成为一种时尚职业。

初夏时节,在黄冈浠水县陈庙河村的4000亩双季稻轮作示范田里,水稻秧苗已经出齐,长势正旺。示范田边,一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基站格外醒目。湖北禾溢园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金安说,这套农事生产全程智能监管系统是他田间管理的“瞭望哨”。

“这套系统可监测每个田块和每棵秧苗的酸碱度、降雨量、温度、风速等条件,农机手只需在移动生产管理系统APP上查看数据后,并对无人机设备发出指令,就可以进行智能化作业,合理利用资源。”黄金安介绍,无人农场并不是真正的完全无人作业,它是通过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来代替繁重的劳动机械操和以及技术要求过高的机械设备操作。这样科学的种植方式,可以无死角监管农田,精准施肥精准打药。

湖北禾溢园种植专业合作社智慧农场面积有500亩,是黄冈市首个智慧农场试验点,又称“无人农场”,通过引入国际领先的“物联网、移动物联网、3S、云计算”等技术,加强智慧农业信息资源全面、高效和集约管理。黄金安介绍,智慧农业生产管理系统既实现了现代农业生产轻减化,又提高了田间生产效率,极大地缩短了双季稻种植的农时岔口,确保了双季稻的稳产增收。黄金安:“智慧农场可以实现即收即种,24小时作业,可以克服炎热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预计今年智慧农场里双季稻产量可突破2000斤每亩,实现吨粮的目标,节本增效每亩300元以上。”

在黄冈市智慧农业蔬菜种植示范园里,130多座智能温室大棚一字排开,如列方阵。大棚里,各类番茄到了成熟期,色彩缤纷的果实挂在绿枝上,一派生机。技术员蒋树诚熟练地操作着智能控制系统,给番茄通风。蒋树诚:“这个大棚是纯数字化的。放风、关风都是全自动的,可以确保我们的作物正常生长,包括浇水都是自动水肥机,很方便。”

大棚内,一块环境采集系统显示屏上,数值不停跳动,包含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等指标。示范园负责人付栋介绍,每个智能温室大棚面积约4亩,棚内装有多个传感器,配有卷帘控制柜、智能水肥一体机、植物补光灯等智能化设施,可根据作物特性和季节设置相应参数,实现自动或手动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度等,使农作物始终处在最佳生长环境中。“物联网设备系统可实现对蔬菜园区的标准化生产,进行的一个集中管控和自动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蔬菜的产量和品质。”付栋说。

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负责人介绍,目前,我省已投入2400万元建成了两个基于北斗系统的全智能农场和18个智能农机示范基地,极大地推进了我省北斗大规模集成运用。未来3年内,全省还将建设10个全智能农场和100个智能农机示范基地。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应用,一个个智慧农场的涌现,让种田从传统的“靠天吃饭”越来越多地转向“靠科技”。

湖北之声记者:陈劲松

通讯员:陈昕 刘桓

编  辑:雷燕妮

审  核:金若晗 童曼丝


责任编辑 彭文娟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