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书声纸影里的江西

2023-04-28 16:11:11 
分享到:

赣人自古爱读书。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东晋陶渊明浅浅的一笔便已勾勒出江西人的性格轮廓。自古至今,一耕,一读,耕读交错,构建了一代又一代江西人物质与精神的世界,耕读传家,已深深铸进了江西的文化性格之中。论书院,江西有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象山书院、白鹭洲书院、濂溪书院、豫章书院、怀玉书院、东湖书院等等,一位又一位鸿儒硕学持书而入,一批又一批绩学之士捧书而出,一如书法落笔与运力,蘸墨,力出,挥就,一幅又一幅苍劲有力的墨色大字,如云,如水,流进了历史的长河。

“吴头楚尾,粤户闽庭。”这是古人对江西的评价。因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着“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因着“三家五宗”“鹅湖之辩”“临川四梦”,因着“红色井冈”“小平小道”“中央苏区”,从古至今,无数人想要走遍江西,想要用脚丈量、用心品读江西,想要真真切切地体会“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深层意蕴。

读江西,首先要有总体性的概览。“源远流长,钟灵毓秀,俊采星驰,江右新曲,风景独好,百年大计”,这是《翻开江西这本书》对江西历史、文化、人物、经济、旅游、教育的总体性概括,著名学者朱虹把江西视作一本书,以豪迈而不失细腻、儒雅且饱含哲思的笔触向读者讲述江西的篇章。

《翻开江西这本书》 朱虹 著

翻开书来,可以看到江西如山般绵延的历史,感受“瓷上中国”的骄傲,品味婺源朱子的厚重,体悟江西“道”与“禅”的韵味。穿过历史的迷雾,可以看到“海昏侯”的真实境况;听着历史的足音,不由惊叹景德镇御窑的精湛;嗅着历史的墨香,恍然间可以从千余所书院中看到“裹粮而来”“结庐而居”的匆匆脚步。翻开书来,可以看到“名家巨擘贤材荟萃,鼎钟野瑟相激百世”的文化盛况。七十二贤之一澹台灭明、豫章高士徐孺子、田园诗祖陶渊明、“文坛领袖”欧阳修、品高学博王安石、散文一流曾巩、江西诗派黄庭坚、诚斋诗体杨万里、宋词开祖晏父子、大成儒者朱熹、千古绝唱汤显祖、千古忠臣文天祥……江西,以遒劲有力的笔触塑造了人物群像。翻开书来,可听到锁链的绷断和声声的呐喊。“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人民军队的摇篮南昌”“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工人运动的摇篮安源”“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改革开放策源地小平小道”……一段段用血与汗铸成的红色记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深深地写下两个字——江西。

《漂浮的内陆——话说江西水文化》 姚亚平 著

读江西,要有细致的深入。首先要触摸孕育江西的传统文化土壤。最能代表江西先民发展历程,反映江西先民生存文化的,当属万年的吊桶环和仙人洞遗址。江西美术社的《人类陶冶与稻作文明起源地:世界级考古洞穴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值得一读,该书重点展示了仙人洞在稻作农业和陶器发明两项惊世的伟大创造与发明,兼具权威性、史料性和实用性。

来到农业文明时代,第一要读的便是陶渊明。读陶诗可以是慢的,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收录了陶渊明全部存世诗文辞赋作品,以毛氏汲古阁藏宋刻《陶渊明集》十卷本为底本,参校宋元诸本及总集、类书,为陶集注本中集成之作。2022年,中华书局对该书进行了修订,似可成为袁先生《陶渊明集笺注》之定本。读陶诗可以是快的,高维生《归去来兮陶渊明》通过陶渊明以生命抒写的诗,展示其一生的思想、生活艺术的历程。

《归去来兮陶渊明》 高维生 著

唐宋时期,尤其是两宋,是古代江西文化发展的高峰期,当时江西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学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涌现了一大批名垂青史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江西即有三位,分别为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读欧阳修,首推洪本健先生的著作,老先生的《一代文宗欧阳修十讲》为欧阳修综合研究的力作。本书虽名“十讲”,看似通俗读物,实是专精研究之作,意图对欧阳修做综合性研究,建立“欧学”。基于欧学的学术目标,本书不仅仅研究欧阳修的诗文,更是广论欧阳修在史学、经学等方面的成就。夏汉宁的《一代文宗欧阳修》考据翔实,内容扎实,亦为欧阳修研究佳作。两书兼顾欧阳修文学、史学成就,相关总结与评述精辟得当,可解欧阳修沉浮遭遇之困惑,亦可一览“六一居士”之潇洒与深沉。

同样堪称研究力作的还有包伟民先生的“王安石文化丛书”。该书是抚州王安石国际研究中心、抚州市社联合江西人民出版社为纪念王安石1000周年诞辰而策划。该丛书作者均为抚州本土学者,凭着独特的乡谊之情,借着独有的地利之便,将改革开放以来对王安石的研究做了系统的梳理,可称为故里后学敬献于先贤哲人王安石的一瓣心香。

“王安石文化丛书” 包伟民主编

“况排千年非,独抱六经意。”这两句出自曾巩《写怀》,是说曾巩文风符合儒家思想,带有敦厚之气,且文章注重说理,论证严谨周密,读起来很有说服力。这是曾巩对自身文风的自评,也多被后人拿来称道。世人读曾巩是少的,相对他人而言,“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略显低调,主要是其文章多为政论文章,且内容涉及较广,理解起来具有一定难度。然宋史评价其文章“卓然自成一家”,其有力推动了“宋学”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封建后期文化史的建设,为后学奉为“千古醇儒”。闵定庆主编的“曾巩研究书系”旨在恢复曾巩本来的面目,既可消除“唐宋八大家”“千古醇儒”等标签化认知,又可祛“唐宋八大家中最不受重视的一个”等论述的“悲情”之魅,以现代的、宏通的视野,按严格的学术规范,描摹曾巩内在精神、个性特征、独特内涵,努力塑造出一个南丰的、江西的、中国的、世界的曾巩形象。

“曾巩研究书系” 闵定庆主编

读江西,最不能绕过的当是红色题材图书。作为革命老区,江西为我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革命时期,江西军民一家亲,尽最大力量支持红军、支援扩红运动,组建了一支又一支革命队伍,为中国人民军队辉煌发展提供有生力量。王诗敏、潘庆华《大国军魂》,全景式展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弱到强成长历史,探秘我军克敌制胜、浴血荣光精神图谱。全书以世界眼光、对手眼光、未来眼光,大纵深回顾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90年来的艰苦历程和辉煌战绩,回顾人民解放军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过程中建立的不可磨灭的卓越功勋,让读者进一步了解人民军队成长壮大的非凡历程,了解人民军队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上,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上不可替代的作用,进而触摸滚烫的大国军魂。

为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一铁的军队,无数的江西儿女在这片土地上抛头颅、洒热血,用血肉之躯推动历史的车轮。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江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组织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等省内纪念设施管理单位,编写了《江西省烈士纪念设施大全》。该书以各地方革命烈士纪念单位所掌握的文史资料为主,通过系统梳理,展示为我国革命事业做出奉献的江西革命烈士事迹及其精神,期以缅怀革命先烈,讲好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让红色精神成为新的百年征程的强大动力。

方志敏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并称赞其为“民族英雄”。为更好地展现方志敏伟大光荣的一生,展现其爱国爱党、坚定信仰、坚贞不屈和文韬武略的英雄形象,陈抚生、陈家鹦联合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方志敏》,以宏大叙事来勾勒民族英雄的精神世界。

《方志敏》 陈抚生、陈家鹦 著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顺利举行,革命老区江西圆满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为全面反映革命老区江西的脱贫攻坚成果、系统总结脱贫经验、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江西省扶贫办邀请李春雷创作了《关键看老乡:江西老区脱贫攻坚纪实》。该书全景式展现了江西各地脱贫攻坚战取得的成果,展现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为深刻反映赣南原中央苏区贫困山村的脱贫故事,温燕霞长篇小说《琵琶围》以赣南山区为背景,以小山村琵琶围为焦点深刻地表明:乡村的脱贫不只是财富的脱贫,更是精神的脱贫;乡村的改变不只是面貌的改变,更是人的改变。

《琵琶围》温燕霞 著

“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王安石在900多年前的纸卷上落墨;“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欧阳修以此阐释为文之道。历史的流水,滔滔而不绝;浸透赣人灵魂的书香,历久而弥新。江西确如一本书,以上所列不过书中只言片语。如今,江西这本书正在徐徐展开,之中如玉如金如良人的文字,愿君多采撷。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 黄静蕾)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