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我们 | “膜法师”张文杰:深耕“膜”材料 让水更清景更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多次强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仙桃,有一位“80后”小伙叫张文杰,返乡创业的他从事了一种特别的职业——“膜法师”,这个“膜法师”是和“分离膜”打交道。
在湖北聚孚膜生产车间,生产线飞快运转,一根根白色巨型“面条”,经过大型设备“过水”处理后,被悬挂在中转钢架上。您可别小瞧这些“面条”,它可是污水的“克星”。
湖北聚孚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杰:“它其实是中空纤维膜的膜丝,放一点泥土进去,水缸的水会变得很浑浊,过滤膜上面是有很有细小的微孔,它的孔径是0.1微米,可以把这些泥沙、细菌全部过滤掉,就是水可以过去,污染物过不去,产水会变得非常清澈,用来养鱼、浇花、浇草这些都是很合适的。”
就是这样神奇的“膜法”,张文杰和小伙伴研究了近10年。2014年,随着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进入倒计时,水污染处理产业迎来发展机遇期,膜技术作为污水处理中的重要技术,让在外从事多年高分子材料研发的张文杰嗅到了创业商机。
湖北聚孚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杰:“以前污水处理都是靠沉淀,当时国内过滤膜市场的话,国产的相对还是比较弱势一点,产品的拉伸强度比较低,使用寿命包括过滤精度,跟进口的还是有一定区别,既然国外它能做出这样的产品来,那么我们也应该能做出这样的产品。”
抱着这份初衷,张文杰和两位小伙伴一头扎进了“超强”膜材料的研发试产中。没有启动资金,没有厂房场地,张文杰便拿出工作以来全部积蓄,利用老家一处闲置的200平米仓库做厂房,那段时间,他们吃住都在仓库。因为没有任何可借鉴的经验,各种问题接踵而来。
湖北聚孚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杰:“国内没有先例,我们也不知道国外的产品它是怎么做的,我们只知道这个产品,它的最终形态是这个样子,立了好多个方案,一直不停地往这个方向去努力,包括做了材料、设备、模具各方面的改进,最后才把这个产品做出来。”
经过一年半的摸索,第一代增强型中空纤维过滤膜终于研发成功,可为企业节约成本50%以上,然而技术型创业,聚孚膜的客户基础为零,为了在国内膜法水处理市场占领一席之地,他们四处拜访寻找下游企业,当地科技部门也想方设法提供资金、政策扶持。
仙桃市科技局成果转化与创新服务科科长朱冰:“我们每年拿出市级专项经费近千万元,用于支持企业创新发展,聚孚膜公司就获得省、市两级科技专项资金支持达70多万元。另一方面开展人才专项培训,帮助他们提升战略思维,经营理念和综合素质。”
湖北聚孚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杰:“有了政府的这些支持的话,对我们企业从小到大的发展,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促进了我们的一个研发。”
十年间,公司业绩快速增长,实现了产值从亏损到三千万元“三级跳”,作为水污染治理的“膜法师”,张文杰的研发之路并没有停止,眼下,在科技部门的牵线搭桥下,聚孚膜与湖北工业大学合作,已开启对药品、蛋白质、氨基酸等物料分离膜材料的研发。
湖北聚孚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杰:“通过科技的进步,让产水会更清、环境更优美,也希望在家乡能做出我们更大的贡献。”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站 郑莉莉 张琼 仙桃台 彭鹏 责任编辑 谢宝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