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展演趣味多 别样元宵文化浓
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这两天在武汉晴川阁,有许多非遗传承人都亮相现场,进行传统文化展演,书法、唱歌、演武,十分热闹。来看看
观众朋友们元宵快乐,我现在就在长江畔的晴川阁,这里正在举行“诗韵月夜——晴川阁大禹文化周”的活动,活动现场还来了许多省、市、区级的非遗传承人。在此处表演,有书法、武叉、顺口溜、百子歌等等。
杨氏百子歌传承人 杨汉群:百子歌是我的高祖父在清朝光绪年间创作的民俗文化,距今有150年历史了,我是第五代传人。我写了190多首百子歌顺口溜和段子,全部都要落在子字上面。百子歌最大的特点就是汉腔、汉调、汉味、汉韵、汉节奏,下面我就用武汉方言表演二十四节气歌。
榜书,古名署书,指写在宫阙门额上的大字。后来泛指写于招牌、匾额上的大型字。张功贞书法也是汉阳区的非遗项目。
张功贞书法传承人 张光华:榜书是秦朝的时候,主要是牌匾上的字,书法有几千年的历史,过去的文化都是靠书法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榜书一般都是宫殿、牌坊包括有些商铺,以大为主,目的是为了把书法好好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张功贞书法创始者张功贞老人已经82岁高龄了,正在为我们经视直播题字。
张功贞书法创始人 张功贞:靠书法家写出来以后,像今年我们科技腾飞发展,要靠传承人把它弘扬,写出来,用刀子刻出来,将来几千年,我们要回忆可以用拓片拓下来,作用在这里。
刚刚看到的袁氏飞叉是十八种兵器中最难的一种,而且它是极具民俗特色和地方文化特色的一种特殊技艺。
袁氏飞叉传承人 袁明新弟子:飞叉作为从武术脱胎出来的技艺,和其他的武术类别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其他的武术刀枪剑戟,兵器都是在手的,飞叉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运行舞动之中所有的飞叉是离开了双手的,它是在你的手臂前胸后背进行滚动,离手不离身。
游客:我觉得很震撼,看到有演出就过来看看,我觉得很好,过来感受文化的熏陶。
小朋友:好看,简直了。简直就是像悬空的,这肯定练了很久。
我眼前的这位观众看久了也看入了迷,也拿着飞叉在这里试试。
游客:我看着挺好,我就学学,很难掌握平衡。
这么多非遗传统文化集聚在这里,也给了游客朋友们一个传统、热闹、文化味十足的别样元宵佳节。
(来源:经视直播 记者:金缘圆 廖志敏 责任编辑:王千 )
![](https://res.cjyun.org.cn/t/site/10008/1e4162f81029a8a503d73704a7950403/assets/2021cjy/dig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