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湖北最美乡村画卷丨武汉大李村:一边种田 一边养花
今天的打卡湖北最美乡村画卷,我们来到了东湖边的一个“宝藏村”——大李村。
武汉市民宿店老板雷静:“在城市里面工作,现在不是有一个词叫卷,你来到这个村子,跟外面是一个不一样的生活。”
眼前的场景,让人恍惚间,仿佛身在云南大理。而这里,其实是武汉东湖边的一个小村庄——大李村。雷静,是最早一批在这里开店的人。46岁时,她卖掉武汉的房子,去世界旅行。50岁时,这颗自由飘荡的心,又落回了武汉。
武汉市民宿店老板雷静:“这么大一个武汉,我要在哪里落脚,我就这样想着,躺在床上,脑筋里面跳出来,东湖。大概前后找了一年,就找到这个村子来了,在这个村子一住就是10年。”
十年前的大李村,还是东湖景区里,一个最普通不过的自然村,全村常住人口只有85户,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只有闲置的老旧房子。雷静被这个安静的村子吸引,租下一套农家小楼,开始做手工、画画,成为村里第一批“新村民”,也是村里第一个把花种在菜地的人。
武汉市民宿店老板雷静:“(村民)老说我为什么要种花,浪费,多种点菜。他就说你看别人(房檐)都整得齐齐的,你为什么不把(房檐)搞齐,总是跟别人不一样。我说你抬头看一下,你不觉得这很美吗?很有艺术性吗?然后(他)不吱声走了。”
她就像是黄土地上的一朵红玫瑰,不合时宜,但好在有东湖这片温热包容的文化土壤,吸引了同样气质的文创爱好者、手工匠人,让独特变成共性,最多时,这里有36家手工店铺。
武汉市皮具店老板刘连福:“搞集市,村里也很支持办(活动),后来在网上也发布,节假日或者赶上樱花季节来,看看这里有什么创意的东西,(人流)都靠这个来的。”
老刘两口子也是第一批到村里的手艺人,退休后从黑龙江来到武汉,跟着儿子一起在村里做皮具。
武汉市皮具店老板刘连福:“外面来的跟我关系很好的,来这玩认识的,做一些小东西教教他们,缺个皮子就在这弄点皮子,也就是给别人带来乐趣,50多块钱,就像旅游纪念品,都是我做的。”
记者:“您看到一件物品的时候……”
武汉市皮具店老板刘连福:“我就琢磨怎么能看看能皮子能不能上去,晚上做梦都研究,年轻人往前发展,咱老人也要得往前发展。”
市井生活和人文艺术,在这里相互包容,诞生了无数创意作品,再加上紧邻东湖的地理优势,大李村的人气与日俱增,但随之而来的,还有越加严重的环境问题。2018年年底,东湖风景区管委会决定对大李村生态环境和硬件设施进行微改造,10个月改造面积达12公顷,总投入达7000万,村里还新增了特色民宿、乡野美食等特色文创项目。
武汉市民宿店老板雷静:“我越出去,我越觉得离不开这个村子。”
武汉市手工店老板文忠海:“我觉得把自己喜欢的事情能过够成为生活,也是很好的一种状态。”
武汉市东湖桥梁社区大李村村主任孙魁:“我为什么要想留在这里?因为我在这里安心,我能够让他们现在安心,那我也就安心了。”
“希望我们大李文创村,越来越好。”
一群因梦想相聚的“新村民”,用“文创”彻底改变了一个村。夕阳下,这里安静得像一幅画。迷茫时就去大李村吧,面对东湖,春暖花开。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赵黎黎 王天宇 王磊 朱哲鋆 李慕文 责任编辑 谢雅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