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警惕!致命的老年人跌倒——《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百姓课堂》第46讲

  2023-01-18 17:48:53
分享到:

年轻人摔倒可能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对于老年人来说,一次摔倒可能会让健康水平短时间内急转直下。

本期节目中,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综合医疗科的总护士长李凌将和大家分享相关知识,帮助老年朋友们在生活当中预防跌倒,安享晚年。

跌倒是我国老年人伤害死亡的第4位原因。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当中,排在首位。有近三分之一的老年人曾经发生过跌倒。跌倒是一种突发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摔倒在地上或者更低的平面上。跌倒造成的危害不言而喻。一旦发生跌倒,会带来躯体的损伤、心理的创伤以及极重的社会负担。

在跌倒的老年人当中,有52.6%的老人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伤情。其中,髋部骨折占到7.3%,手或者是手臂的骨折高达12.5%,头部受伤也占到8%的比例,超过一半的老人会出现擦伤或挫裂伤,但在80岁以上的老年人当中,髋部骨折的发生率高达12.4%,是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的。

在心理损伤方面,经过调查,约有50%的老年人发生跌倒后会产生心理恐惧,因为害怕再次跌倒而大幅减少活动量,这个比例大概占到30%的左右,因为跌倒产生恐惧心理,减少活动量,缩小它的活动半径,从而进一步的加深衰弱或肌少,这又会使跌倒风险进一步增加,形成恶性循环。

跌倒的危害第三大部分是会造成很重的社会负担。在中国,每年至少有2600万老年人发生3200万次的跌倒,因此直接产生的医疗费用则多达65亿人民币以上,每年老年人跌倒社会所付出的代价预计在200亿到1000亿人民币。

日常生活中引起老年人跌倒的因素有哪些?我们可以把这些影响因素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包括生理因素,例如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中枢神经系统、骨骼运动系统、感觉系统等都会发生退行性的改变,从而导致躯体维持平衡的能力下降,增加跌倒的风险。老年人是共病、慢性病的高发人群,病理性的因素也会增加跌倒的风险,例如脑血管疾病会影响躯体的功能,出现病理性的步态。在这些慢性病的治疗过程当中,难免会用到药物,因此药物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使用影响精神状态活动的药物,例如镇静安眠药物、麻醉止痛药物、降压药、泻药、利尿剂等,所有这些都会不同程度的增加老年人跌倒的风险。

内在因素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部分是心理因素。在老年人跌倒的原因当中,心理因素占比也非常大,例如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以及老年人怕给别人添麻烦的心态、不服老的心态等,这使老年人常常将自己置身于安全隐患当中而不自知。那么,这些内因协同作用使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跌倒所致的伤害大幅增加。

因此,年龄大于65岁,有跌倒史、身体虚弱、头晕眼花、贫血、血压不稳定或行动不便、步态不稳,尤其是没有家属陪伴和照顾这样的人群更容易发生跌倒。另外有些老年人精神状态比较差、注意力无法集中、失眠、躁动等,也非常容易发生跌倒。

外在因素主要分为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包括灯光、路面、室内的陈设以及防护的基本措施等;社会因素则体现在我们人群群体的认知水平、卫生保健水平、老年人的社会交往程度、环境安全规划等。社会层面对于跌倒越重视跌倒的发生率和致残率则越低。

老年朋友在哪些地方容易跌倒呢?有研究证实,卫生间和浴室是老年人跌倒高发的区域,而床边同样也是老年人跌倒的高发区域。

《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百姓课堂》由湖北省卫生健康委、湖北之声、湖北省老年学学会联合出品。

作者:李凌

主持:李曼

责任编辑:李曼

编审:夏叶  郑建华  简然


责任编辑 李曼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