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你厉害!标准化擦亮“长坂坡”大蒜品牌
国家大蒜良种繁育标准化示范区是湖北省承担的第十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和当阳市长坂坡农业专业合作社共同实施。项目致力于加强大蒜良种繁育标准化,实行技术创新、标准引领、示范带动,促进产品提质、农民增收、产业增效和生态友好,助力乡村振兴。
当阳市两河镇地处沮漳河冲积平原,土质肥沃,大蒜生产面积达4万亩,成为湖北省最大的大蒜集散地。诞生于当地的全省第一件农产品集体商标“长坂坡”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长坂坡”大蒜获得了“中国绿色食品”“湖北省名优蔬菜”等称号,两河镇被评为宜昌市特色产业大乡大镇和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
示范创建标准先行
示范区建设期间,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发布了《大蒜良种繁育技术规程》《大蒜生产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示范区共开展大蒜良种繁育标准化技术培训12次,农民实操培训、现场标准化生产见学培训15次,发放图解宣传资料、标准化生产管理资料2500余份,通过微信、QQ等社交平台开展线上技术指导170余次,培训农民2152人次。
品种优选是关键
从全国各地引进大蒜优良品种40个,在示范区开展适宜当阳种植的优良品种筛选工作,通过农艺性状、产量和部分营养指标分析和评价,筛选到“二水早”“云顶早”和“汉源蒜”3个优良品种,并利用大蒜脱毒快繁技术进行大蒜品种的脱毒复壮,脱毒快繁原种已在生产中应用。品种优选有效解决了大蒜品种种性下降、蒜瓣小、产量低下、病虫害严重等“卡脖子”的产业发展问题,从根本上提升了湖北省大蒜质量水平。
良种配良法
采取先进的农艺措施和技术开展标准化作业,提高良种质量和产量。示范区采用“大蒜播种机快速直播技术”“大蒜抑草保湿技术”“大蒜化学肥药减施增效技术”“大蒜肥水一体化技术”和“大蒜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等5项技术,实行统一供应良种、统一供应肥料、统一供应农药、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统一田间农艺措施的“五统一”服务支撑体系,对农药、化肥、灌水、病虫害防治等全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控制,标准化生产实施率达100%,良种覆盖率达100%。
同时创新种植技术,组织秸秆覆盖、节水喷灌等技术攻关,将大蒜头的播种时间从9月提前到7-8月,大蒜蒜苗上市时间提早至11月,可采收到翌年3月,做到一种三收(收蒜苗、蒜苔、蒜种)。
标准化提质增效
项目实施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示范辐射带动模式。通过三年的建设,大蒜亩产量、大蒜蒜头均重逐年提高,亩产良种1000 kg以上,产品商品化率达95%,亩产增加超15%,亩纯收益由约5000元增加到7000-9000元。合作社直接为当地农民提供150人就业岗位,安排当地农户参与大田管护环节,从事施肥、人工锄草等农事活动,增加农民收入,每个工80-100元,每年每人平均用工45个,收入3600-4500元。
示范区积极推广“大蒜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和“大蒜化学肥药减施增效技术”,增施生物有机肥,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减少,减少环境污染,杀虫剂减少量达到26%,杀菌剂减少量达到35%以上。
此外,秸秆覆盖技术有效解决了水稻、玉米等秸秆的再利用问题,腐熟后的秸秆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有机质。大蒜良种繁育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有效提高了大蒜的产量和品质,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
高标准创名品牌
通过推广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的蒜农熟练掌握了大蒜生产技术,提高了大蒜产量和品质,提升了当阳大蒜市场知名度。两河镇蒜农统一使用“长坂坡”品牌,示范区内大蒜收获后,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和统一销售的“四统一”进行管理,建成一个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控中心,全面检测大蒜产品质量,确保两河镇大蒜质量安全。
有了标准化的质量保障,当阳“长坂坡”大蒜品牌效应显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三国古战场当阳,如今又因大蒜驰名神州大地。
大蒜良种繁育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的实施,锻炼形成了一支精干的农业标准化人才队伍,让先进的农业技术获得快速复制应用,为大蒜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持久动力,不仅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还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发展机制,促进生态文明进程,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 龚晓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