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十二生肖——龙
《十二属图》 齐白石


《十二生肖》之《龙》 徐悲鸿

《洛神赋图》局部 顾恺之

张僧繇以善画佛道著称,亦兼善画人物、肖像、花鸟、走兽、山水等。他在江南的不少寺院中绘制了大量壁画,并曾奉命给当时各国诸王绘制肖像,能收到“对之如画”的效果。他的“画龙点睛”传说颇为脍炙人口。
一天,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奇怪的是都没有画上眼睛。游客看了,觉得缺少神韵,很是惋惜,就请张僧繇把龙的眼睛补上去。张僧繇推辞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游客不信,都以为张僧繇在唬人。大家一再要求,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霎时间,只见雷鸣电闪,风雨交加,两条巨龙撞毁墙壁,腾云驾雾,凌空而起,飞向天空去了。没有画上眼睛的那两条龙,依然留在墙壁上。后来比喻作文或话时在关键处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龙吟虎啸》 房毅

品画
《九龙图》
陈容·南宋
纵46.3厘米,横1092.4厘米
目前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陈容,容生卒年不详,字公储,号所翁,福建长乐人,南宋时期著名画家。其才气过人,诗文豪放;长章巨篇,杰壮奇诡。据文献记:中年时中进士,后任莆田县主簿,其身世经历坎坷。
他不仅是中国南宋后期“善画龙”的代表,亦是后人(据说包括日本)龙画的典范。《九龙图》是陈容作品中的代表作,有评论说他是开元代以后诗、书、画三位一体的先河。被誉为是“凡写中国美术史,不管是哪种观点哪种流派,都是必选之作”。
陈容画龙喜欢酒后乘兴而作,用泼墨法画云水怪石,衬托出矫健遒劲,追逐纠结,出没隐现的群龙,用墨沉厚,笔势雄健老辣,具有很强的动态、实体感和神秘气氛。后人形容他的作品“云蒸雨飞、天垂海立、腾骧夭矫、幽怪潜见”。
陈容《九龙图》,纸本墨笔淡设色,纵46.3厘米,横1092.4厘米,目前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其中描绘了九条形态各异的龙,或攀伏山岩之上,怒日圆睁;或游行于云空之中,雷电云雾掩映;或龙戏水珠、波涛汹涌;或雌雄相待,欲追欲逐;或架势搏斗等等,将龙的种种神态情势,刻画得非常生动。

《九龙图》局部 首龙 陈容 南宋

《九龙图》局部 第二龙 陈容 南宋

《九龙图》局部 伏于岩石之上的第三龙 陈容 南宋

《九龙图》局部 卷轴中心 手握龙珠的第四龙 陈容 南宋

《九龙图》局部 第五、第六龙 一老一小龙相对嬉戏
陈容 南宋

《九龙图》局部
一阵疾风骤雨袭来,第七龙几乎被湮于云水之间
陈容 南宋

《九龙图》局部 第八龙 潜龙在渊 陈容 南宋

《九龙图》局部 闲俯于岩石的第九龙 陈容 南宋
整幅9龙画,龙行走方向几乎都是西北,是作者喻指宋王朝所丧失的西北国土,画幅右下角自题一诗:“扶河汉,触华嵩,普厥施,收成功,骑元气,游太空。”
整幅作品迸发出龙的无穷变化之神力,粗犷迅驰的线条勾勒,凸显了龙的电光乍现,威猛布空的气势,细腻的水墨烘染出运气谁用之状,更加有力地揭示了龙的精神内涵。整幅画面浓淡墨色的渲染,可以说恰到其分,干湿变化也达到了浑然一体。

读诗
1988年生肖龙邮票 祖天丽
《游终南龙池寺》
飞鸟不到处,僧房终南巅。
龙在水长碧,雨开山更鲜。
步出白日上,坐依清溪边。
地寒松桂短,石险道路偏。
晚磬送归客,数声落遥天。

《神龙图》 松所 北宋
《龙移》
唐·韩愈
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清泉百丈化为土,鱼鳖枯死吁可悲。

《龙》 齐白石
《朝中措·危亭崛起卧苍龙》

《仙女驭龙图》 乾隆
《观佽飞斩蛟龙图赞》
佽飞斩长蛟,遗图画中见。
登舟既虎啸,激水方龙战。
惊波动连山,拔剑曳雷电。
鳞摧白刃下,血染沧江变。
感此壮古人,千秋若对面。

阅对联
《云中龙》 张大千
《彩龙》 赵少昂
责任编辑 伍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