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十大攻坚行动”之实施农药兽药使用减量和产地环境净化行动

  2022-11-22 11:41:06
分享到:

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湖北省委、省政府印发贯彻落实文件,明确了湖北省食品安全工作中长期目标,提出开展食品安全治理“十大攻坚行动”。近3年来,湖北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全省食品安全治理水平与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状况稳中向好。

实施农药兽药使用减量和产地环境净化行动

湖北省农业农村部门逐步淘汰高毒剧毒农药,转变病虫害防治方式,推进绿色防控、统防统治,2021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47%以上,主要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4%以上。开展耕地整治和环境监测,试点耕地重金属污染修复与治理,截至2021年底,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面积145万亩,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5%以上、化肥利用率达40%以上。

大力加强农药市场监管 开展农药使用减量增效和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行动

1.强农药市场监管。在21个市县开展规范化限制使用农药示范门店建设项目,建设农药经营场所、经营产品、经营行为、技术服务、管理制度和废弃物回收等“六规范”标准化服务门店。

2.加强技术指导培训。举办400余场次农药监督管理培训班,培训农药经营、管理人员3万余人次,印制2万份禁限用农药名录宣传单,印发技术资料226万份,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359期次,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3.推广绿色防控技术。15个县成功入选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建设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216个,各市县建立示范区1927个。2021年全省粮食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区农药减量19.76%,经济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区农药减量24.05%。全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达5252.13万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47.93%。

4.加强统防统治水平。截至2021年底,湖北省统防统治服务组织数量达5014家,全省各类新型高效植保机械保有量达52327台套,创建“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百县”3个、“全国统防统治星级服务组织”24个。全省统防统治覆盖率逐年提升,2021年达44.76%。

5.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制定印发《湖北省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方案》《2022年湖北省农药减量化行动工作方案》《2022年全省主要粮食作物农药减量控害增效主推技术实施方案》《湖北省农药减量化行动考核办法(试行稿)》等文件,建立长效机制,推进我省农药减量工作。

6.试点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联合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工作意见和工作方案,试点带动,全面推进。截至2021年底,全省设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站点12836个,集中贮存点323个,累计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1111.2吨,处置量924.5吨,处置率达83.2%。

无人机飞防

英山县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

大力加强兽药市场监管 开展畜禽疫病防控、生猪屠宰管理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动

1.加强兽药市场监管。加快组织全省兽药生产企业实施新版兽药GMP,今年上半年,全省已有38企业通过新版GMP检查验收,占比82.6%。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销售兽药等行为,清理须关停的生产企业2家、生产线28条,在有效期内须注销的兽药批准文号59个,延期申请企业12家。

2.开展打击生猪违法违规调运“百日行动”。按照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要求,将堵疫关口前移,全省共设置卡点562个,有检疫人员1622人,安排检查人员实行24小时值守,加强对生猪运输车辆的查证验物、登记和消毒。自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以来,累计检查调运生猪运输车辆26932辆、生猪1467849头,发现违法违规调运生猪车辆106辆、生猪4542头,均依法依规处理到位。

3.开展屠宰环节非洲猪瘟和官方兽医派驻制度“回头看”自查和飞行检查。全省291家屠宰企业全部落实了非洲猪瘟自检制度,建立了PCR实验室,配备了检测人员。据统计,全省屠宰企业今年以来累计开展非洲猪瘟自检64.3万批次。全省291家屠宰企业派驻官方兽医771人、协检员568人。全省291家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均经过农业农村部发文认定。

4.实施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行动。争取中央预算资金,投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施,2021年支持6市县实施推进续建项目,2022年支持5个市县实施推进项目。农业农村部直联直报系统数据统计,截至6月底,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76%以上,全省25533个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99.85%。

大力实施耕地污染监测、质量划分和安全利用行动

1.划分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2019年,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按要求组建工作专班,印发工作方案,明确工作内容、时间节点,压实工作责任,争取到专项资金用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2020年底经省政府审定,湖北省受污染耕地面积为145.22万亩,其中安全利用类耕地面积为131.53万亩,严格管控类耕地面积为13.69万亩。

2.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核算。扎实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持续开展农产品重金属抽样检测,科学核算湖北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自2020年起,每年组织开展受污染耕地农产品重金属抽检工作,2021年抽检水稻、蔬菜样品1268个,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5.1%。

3.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2020年,联合六厅局印发文件对受污染耕地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2021年,经省政府同意,联合生态环境厅对地市政府印发文件,对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持续发力。省级成立专家委员会,组建4个专家团队,召开6期技术培训班,编印系列技术手册材料,为耕地土壤污染防治提供了技术保障。

4.强化示范引领和技术服务。组织30个县市区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示范,开展低积累农作物品种替代、农艺调控、土壤调理、叶面阻控等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措施,实施面积达19万亩。组织4个技术团队针对性开展技术跟踪服务,片区专家与各地充分沟通,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指导,多层次开展培训,累计培训人员10000余人次。

大力实施化肥使用减量增效、测土配方施肥和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行动

1.加强肥料登记管理。2019年以来,共办理肥料产品登记1887个,按期办结率100%。建立了肥料“双随机”抽查制度,拟定了随机抽查对象名录库、随机抽查事项人员汇总表,在湖北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随机抽取执法人员和肥料生产企业。对60家肥料生产企业进行了监督抽查,公示抽查结果,对发现问题的企业责令整改。

2.强化测土配方施肥。2020年以来,累计完成取土化验数量32731个、开展田间试验2051个,构建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更新测土配方施肥数据,为优化配方提供数据支撑。每年制定发布春季、秋冬主要农作物施肥指导意见,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在湖北卫视天气预报栏目发布主要农作物施肥建议“大配方”,推进各地因地制宜“小调整”。全省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5.8%。

3.推进化肥减量增效试点。示范推广水稻侧深施肥、小麦(油菜)种肥同播等机械深施肥技术,结合应用缓释肥料、作物专用肥料等新型肥料品种,推进施肥用量精准化、施肥过程轻简化。目前,全省水稻侧深施肥推广面积突破100万亩,每年选择15个县(市、区)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试点,试点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5%以上,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40.3%。2021年,全省化肥使用量262.6万吨,三年累计减少33.2万吨,实现“九连减”。

4.推进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选择5个县(市、区)开展试点,2020-2021年,初步建立了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机制,探索废弃肥料包装物回收二次利用、废弃肥料包装物垃圾处理、使用可降解肥料包装物和大容量肥料包装物等四种处理模式。5个试点县(市、区)回收肥料包装废弃物共计432.32万个,使用可降解包装水溶肥60吨、大容量包装肥料55吨。

来源: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 龚晓艺)

责任编辑 龚晓艺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