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荆州 | 非凡十年 荆州蝶变
西拓北扩 中心城区建成区达102.5平方公里
从2012到2022年,在这十年的时间轴里,古城荆州在城市建设、脱贫攻坚、交通补短板、工业经济、文旅发展等诸多方面,取得了非凡成就。下面,我们一起来见证,美丽荆州的十年蝶变。
道路是城市的血脉。今年9月底,荆州中心城区6条道路同时通车,有效缓解城区交通压力,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
荆州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副主任 颜萍峰:“一个是打通断头路,第二个是打通我们整个市民的出行及道路的提高升级刷黑项目,本次开通道路交通的项目对我们全市的市民,整个荆州城区是个极大的利好。”
过去十年,荆州市强力推进城区路网建设,提高道路通达性。建成荆州首条城市快速路——复兴大道,串联起荆州高新区、荆州区、纪南文旅区、沙市区、荆州经开区,成为东西向交通主轴线。同时,荆江大道、高阳大道、武王大道、长湖大道等主干道路相继建成通车,“六横十六纵”城市骨架路网全面形成。
荆州市民:“我每天上下班每天要走荆江大堤,沿江(荆江)大道修好了以后,我以后上班时间大大地缩短了。”
荆州依江而立,中心城区沿长江呈带状分布。十年来,荆州着力推进城市西拓北扩,催生出纪南文旅区和荆州高新区两个功能区,以及沙北新区、荆北新区、关沮新城、荆州大学城等城市新区。其中,纪南文旅区聚焦文旅板块,以方特、园博园为引擎,引爆荆州旅游。
荆州纪南文旅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杨帆:“海湖半岛CBD、楚文化博物院、鸡公山遗址公园这三个项目目前已完成了概念方案的设计,楚肆水街、荆楚国际会议中心、楚纪南故城遗址公园三个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荆州高新区重点围绕江汉运河以西146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建设,主要打造产业园区、城市配套、乡村振兴三个板块;沙北新区规划为全市的行政中心、商贸金融中心、体育文化中心。十年来,荆州市体育中心、沙市中学、沙北实验学校、荆州市图书馆、市民之家等相继建成投入使用,荆州义乌小商品城、居然之家、吾悦广场等一批大型商业体建成运营;在荆北新区,荆州市中心医院荆北新院、荆州中学、荆州实验小学荆北校区等项目,不断完善片区功能。按照中心城区十大重点功能片区建设规划,荆州又启动关沮新城、荆州大学城等项目建设。
荆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王婷:“(大学城)我们总体的定位不仅是科创大走廊,而且是我们城市副中心,除了具备科创功能之外,它也弥补了荆州区这边一些缺少的城市功能。”
十年来,荆州市用大气魄、大手笔描绘城市发展蓝图,截至2021年底,荆州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02.5平方公里、人口突破100万人,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城市能级、城市品质、城市颜值不断提升。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荆州曾是湖北最大的插花贫困地区。十年间,荆州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今又开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松滋卸甲坪,曾经是荆州市确立的两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全乡只有1万多人,却有绝对贫困人口1820人。6000多人常年在外务工,郑兴兵就是其中之一。2012年,他带着女友回乡准备结婚,刚到家,贫困的现实就给了两人当头一棒。
郑兴兵妻子 张老皿:“我们刚回来的时候住土砖屋,那房子随时都要垮。”
精准扶贫过程中,乡党委、政府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2014年,政府为郑兴兵提供5万元贴息贷款发展生态养殖。当年底,郑兴兵就还清了贷款。到2017年,郑兴兵实现年收入过十万元,成功脱贫。
荆州松滋市卸甲坪土家族乡彭家沟村村民 郑兴兵:“以后想多喂几头母牛下崽,想把生活提高。”
郑兴兵妻子 张老皿:“(现在)路也好走了,电也有了,养殖现在一年比一年是好得多了。”
到2020年底,荆州37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40.05万人全部如期脱贫。过去穷困的珂里村,如今已经变身为梦里水乡,吃上旅游饭,成为了“旅游名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还入选了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荆州洪湖市老湾回族乡珂里村村民 叶艳平:“打扫卫生,铺床垫床,再就是给他们做饭,一个月搞得到三四千块钱。”
荆州洪湖市老湾回族乡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 刘恒:“我们村庄村村通的道路的刷黑、加宽等等,还有一些水利项目的建设、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等等,得到了一个很大的改善。”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再到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荆州乡村正进一步美丽蝶变,老百姓的获得感也在不断增强。
荆州市沙市区锣场镇长湖村村民 吴治春:“很高兴!环境好了,很多人羡慕我们这个地方。”
截至2021年年底,荆州统筹整合涉农资金46.26亿元支持乡村振兴建设,54个负债10万元以下的村级债务全部清零。荆州部署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谋划农村人居环境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6类,涉及111个镇1063个村(社区、国有林场);将美丽乡村建设向片带建设延伸,启动建设第一批乡村振兴推进村208个,29条片带;常态化开展以“五清一改”为重点的全域村庄清洁行动,持续检查督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带动县、乡、村,推动建立健全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
畅通发展“主动脉” 全力打造交通新格局
过去十年,荆州交通跨越式发展,让这座古城快速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随着区域性交通物流中心的加快建设、立体化综合交通网的加快构建,便捷的交通为荆州插上了经济腾飞的翅膀。
在观音寺长江大桥建设现场,150多名工人正在施工。观音寺长江大桥是武汉至松滋高速、江陵至松滋段过江通道的控制性工程。武松高速江陵至松滋段总投资约158亿元,截至目前,共完成投资19.5亿元,预计今年全年可完成投资22亿元。
武松高速江陵至松滋段JSTJ-2标项目副书记 单晓芳:“目前,我们场站建设已经基本完成,然后主线栈桥的平台及钻孔平台施工已经全部结束,钻机设备已进场,钢筋厂和拌合站已经全部建设完成。”
“十三五”以前,483公里荆江段仅有两座长江大桥。十年间,荆州相继建成4座长江大桥。随着李埠长江公铁大桥和观音寺长江大桥的加快建设,到“十四五”末,荆州有望形成10条过江通道布局。在荆州火车站北面,北站房建设如火如荼。建成后,荆州站每小时可发送高铁乘客1500人次,进一步提升荆州火车站客流量。
荆州火车站客运员 姜梦婷:“荆州火车站从运营之初,日均客流不到8000人次,上升到目前1.7万余人次,据我们统计,开通十年来,荆州火车站运送旅客已超过4700万人次。”
过去10年,荆州高速公路连片成网,洪监、沙公、潜石、江北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形成“五纵三横”高速网,高速公路里程增至807.8公里;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2000多公里;荆州沙市机场通航,弥补了鄂中南地区民用航空的空白,目前已累计旅客吞吐量近50万人次。
荆州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计划科负责人 杨忠:“到2025年,实现中心城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环线贯通,县市一纵一横两条高速,以及高等级干线公路覆盖,乡镇通两条二级以上公路。”
未来,荆州将聚焦区域融合、城市群互通、交通枢纽互联以及跨江发展,加快完善开放通道,构建内畅外联网络,增强城市集聚辐射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同时做好强链、补链、畅链文章,形成“公、铁、水”联动发展、优势互补的大物流产业链,为荆州建成区域性交通物流中心注入强劲动力。
荆州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 肖飞:“按照‘一港双园、港产城一体’发展思路,开展荆州港总体规划修编,临港经济发展布局研究,多式联运发展行动方案,推动港口群与产业群、都市圈,深度融合、联动发展,实现港口规划布局一盘棋,物流服务一张网,开发建设一张图,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监制:郭小容
编审:徐瑗
主编:温少海
统筹:邱惠 周晓焕 王猛 李碧荣
记者:湖北广电荆州融媒体记者站 何进 肖颖 荆州台 胡威虎 杨尹 刘成勇
新媒体编审:邓国辉
新媒体编辑:李小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