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云

跟着总书记看中国 | 一束光穿越十年

2022-10-19 11:47:20 
分享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

创新是第一动力!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二十大作报告,“科技创新”这个词,成为当之无愧的高频词。



“嫦娥”奔月、“北斗”指路、“祝融”探火……浩瀚星空频现中国人追梦的身影;


“蛟龙”闹海、“锦屏”入地、“鲲龙”遨游……苍茫大地遍布中国人勇立潮头的脚印;


这些令世界惊叹的“东方奇迹”,都离不开光电子的鼎力支持。

世界光电看中国,中国光电看湖北。2013—2022,习近平总书记在光谷之东,十年间三次就自主创新发出时代最强音。

光之于中国,究竟是什么?湖北如何凭借这束光,走向世界?

就让我们穿越十年,见证一束光的成长……

不做他国技术附庸

闯出自己的一条路!

十年间,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武汉光谷,在不同发展阶段为科技创新指明方向。某种意义上,总书记在光谷,画出了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三个路标。

2013年7月,这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来光谷考察。他说:“我们这么大的国家,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一定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不做附庸、自主创新,这讲的是“有没有”的问题。

回顾中国百年近代史,这是一部“救亡”和“启蒙”的双重变奏史。

就“救亡”而言,人们很快就找到了西方的“科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但历史证明:中国“师夷长技”的现代化探索均以失败告终。

纵览全球,大洋彼岸,如何走好科技独立自主这条道路,深深影响了国运的脉络:

西方国家中,有个特例不容忽视,那就是常被人形容为“弹丸之国”的以色列。它以占世界0.2%的人口,收获12位诺贝尔奖得主。这个奇迹离不开政府一贯的支持,以及产学研的良好互动。

但这样的案例仅是少数,历史上更多的是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

譬如日本——从195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初,日美经济争霸从轻工业等中低端制造业的贸易摩擦逐渐升级为汇率金融战和以半导体为代表的科技战。面对美国步步紧逼,日本发展高科技乏力,陷入“失去的二十年”。

譬如拉美国家——在美日科技战的同一时期,拉美国家利用原材料、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吸引了大量欧美的资金及技术,然而,过分依赖他国技术造成了有增长无发展的“拉美陷阱”,逐渐沦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附庸和经济附庸。

……

太多太多的“他山之石”给中国敲响了警钟:

自立、创新,才能突出重围!

依附、抄袭,就会被动挨打!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在爆发,如果落后了一年半载,很可能就将落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以对中国而言,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事关国家命运的重大战略,成功与否生死攸关。

1976年,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旁的一个简陋实验室里,中国第一根石英光纤,从赵梓森手中缓缓流过。彼时,国外技术基本无法借鉴,研制光纤全靠自己摸索。1982年,他又在武汉实现了中国的首次光纤通话。中国信息产业革命的大幕,由此揭开。

而此时,一个更大的构想在这座城市酝酿——建中国光谷。

“光谷的概念不是我先提出来的,而是华科大的黄德修教授。1998年,他就提出中国应该有个光谷。”赵梓森说,之后国家决定建光谷,但建在哪里还没定论,“武汉说在武汉,广州说在广州,上海说在上海,吉林说在长春。结果,武汉笑到了最后。”

经过赵梓森等院士专家和湖北省委、省政府的不懈努力,中国光电子产业基地落户武汉,“武汉·中国光谷”正式诞生。

曾经,这里被称为武汉“地图外两厘米”

现在,这里剑指世界先锋、科技前沿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历史反复证明,总是跟踪模仿没有出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在当初赵梓森拉出第一根光纤的地方,已建成国内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光电器件生产基地、最大的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和最大的激光设备生产基地,光纤光缆生产规模全球第一。

用“一束光”造就“一座城”的光谷,就是梦开始的地方!

突破层层阻碍

刷新自己的纪录!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科技创新是个关键变量。当“所有低垂的果实”已被摘完,谁能率先探索科学技术的“无人区”,谁能率先实现“从0到1”的科学突破,谁就能摘到高枝上最好的果子。

5年之后的2018年,总书记又来到光谷,他特别关心芯片、光纤等高科技产品在国际同行业中的地位问题。这一次,总书记讲道:“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门”所在。必须在核心技术上不断实现突破,掌控产业发展主导权。”——不断突破、掌控主导,这讲的是“强不强”的问题。

在湖北50年的“追光史”里,以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庄丹等人为代表的中国第二代“追光者”,把赵梓森拉出的这根光纤,做成了湖北最具竞争力的通信光纤产业。

曾经的长飞光纤,零件多靠进口;现在的长飞光纤,部分技术领跑全球。

“30多年前,我们不得不拿市场换技术。过去1万多个日夜,我们研发创新片刻不敢停歇。今天,中国的光纤终于能用技术换市场。”庄丹对长江云头条记者说,9年来,长飞单根光纤预制棒拉丝长度从7000公里延长到1万公里。

庄丹曾两次当面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企业的发展情况。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勉励长飞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还作出指示,自力更生任何时候都不能少。

在视察时,总书记问了一个问题:“你们的长飞梦是什么?”

庄丹回答:“用6到8年时间做到这个领域的全球第一。”

习近平总书记又问,为什么有这个长飞梦?庄丹说:“如果中国每一个行业,都有企业做到全球数一数二,那么我们的国家,也必定会成为世界级的创新大国和经济强国。”

“长飞没有辜负总书记的嘱托。”庄丹自信地说,这些年来,长飞创新驱动发展,提前4年实现了长飞梦——2016年,长飞问鼎全球第一。

“一定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培养和吸引人才,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自己的碗里要装自己的粮食!”这是总书记调研长飞后,对科技工作者的殷殷嘱托。庄丹说:“未来,长飞还将向光纤预制棒核心原材料、数据中心和线缆解决方案等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要拉长长板,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锻造一些‘杀手锏’技术。”正如总书记希冀的那样,2013年以来,光谷几乎以每年诞生一个千亿产业的速度,在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上快速奔跑。

10年来,一大批面向全球的“光谷原创”接连涌现:全球最大尺寸光纤预制棒、国内首个400G硅光模块、国内最大功率10万瓦光纤激光器、国内首套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国内首台新型显示喷印装备、全球首颗北斗高精度AI控制芯片、水稻转基因重组生产人血清白蛋白……

10年来,湖北规上工业产值迈上5万亿元台阶,15个产业营业收入过千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过万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过万亿元。

10年来,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已由2012年的第34位上升至2021年的第12位,是世界各国中唯一持续快速上升的国家。

突破“卡脖子”技术

掌握自己的命运!

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终究还是靠硬科技、硬实力!

在2018年的中美贸易摩擦中,美国在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方面对华进行技术封锁,这让国人深感被人“卡脖子”“捅刀子”的痛楚;我国钢铁年产量超过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仍生产不出一些特种钢材……

不掌握核心技术,就好比“在别人的地基上盖房子,楼越高风险越大”,最终不过是为他人作嫁衣。

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光谷,此时,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逆全球化趋势加剧、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这一次,他对科技创新赋予了更深远的意义。他说:“随着我国发展壮大,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刻不容缓,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突破“卡脖子”、掌握命脉,这讲的是“安不安全”的问题。

在华工科技激光科技馆,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停下脚步细细观看。

为总书记作介绍的华工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新强回忆,在两人高的黄鹤楼造型艺术墙边,他向总书记介绍,运用企业自主研发的设备,大幅面的黄鹤楼金属画不到十分钟就能完成切割。一旁展台上,同样是黄鹤楼造型的小金属画只有卡片大小,精巧细致,“总书记拿起仔细端详,连连点头”。

“总书记说,如果我们每一座城市、每一个高新技术开发区、每一家科技企业、每一位科研工作者都能围绕国家确定的发展方向扎扎实实推进科技创新,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既定目标。”马新强说,总书记提到我国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刻不容缓时,言辞恳切,他说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踔厉奋发、奋起直追,“这几句话一直回荡在我的脑海里,让我热血沸腾,浑身充满了斗志。”

科技自立自强,是光谷的发展密码;

干事创业的精神,是光谷的成长基因!

打造科技强国

实现自己的价值!

光谷,为什么能?湖北,为什么能?

“得益于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元元分析说。

在光谷51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200万人每天乘光前行。

这里,有华科在内的42所高等院校、56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院所、3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和80多万在校大学生,是中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

还是以总书记点赞的华工科技为样本来剖析。“上无片瓦,下无寸地”,是华工科技创立之初的境况,但人才,始终是公司的无价之宝——90后徐华生从深圳回来,参与国内首条完全自主的氢能双极板焊接自动化产线;90后曹思洋返汉后进入企业,参与国内首台超薄玻璃微纳切割设备研发;80后程伟从海外归来,现担任华工激光副总工程师……优秀人才的加盟,使企业迅速成为业界翘楚。

看见光,有我!

追随光,有我!

成为光,有我!

这,就是湖北科技创新的青春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8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一茬接一茬茁壮成长。”

光谷,正是这一片沃土。

自2017年6月10日起,光谷成立招才局,每年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这里吸引了55万名留汉大学生,平均每年有10万名大学生选择来光谷就业创业。

追溯到更早,光谷从2009年起实施了“3551光谷人才计划”。13年来,光谷共聚集4名诺奖得主、70名中外院士、81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海外留学归国人员与常住外籍人员数量近2万人。

以人才机制创新为引擎,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也正在光谷生动实践。“揭榜挂帅”和“赛马制”落地,在集成电路、激光、新型显示、生命健康等领域攻关一批“卡脖子”技术;加快组建光谷人才集团,优化光谷人才基金运营机制,加大对人才团队、人才项目投资力度。

光谷为什么能?湖北为什么能?答案呼之欲出:

城市战略的高度

产业经济的宽度

科技人才的厚度

在光谷,英雄不问出处,每一个梦想都值得被给予机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湖北光谷的蓬勃发展

是中国建设

世界科技强国的一个缩影

从对科技创新领域

进行长远谋划

到搭建

科技创新制度的四梁八柱

再到激发科技创新潜力的

一系列实招硬招

我国科技创新活力不断迸发

巨变的“光束”

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延伸!


监制:郭小容

编审:康耀方 邓国辉

记者:刘蕊俊

0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