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交桥平地而起 见证武汉交通飞速发展
近几年,武汉市加大了交通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建造了一批大型立交桥,极大的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现象,这些立交桥如今也成为武汉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那么立交桥的飞速发展给我们记者带来了那些感受呢?听听记者怎么说。
立交桥,一种现代化桥梁工程。它是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之一,极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在做这条片子前,我对立交桥的印象也仅仅就是这些。武汉这十年来,立交桥建设了很多,多到我可能有一些立交桥都还没走过,甚至有些名字都没有听过。我们城市飞速发展,尤其是城市道路、大桥、立交、高架桥的日新月异。据了解,2012年以后,武汉城区的主要道路都建起了立交桥,在短短几年更是铺遍三镇。那么,我们先来盘点一下,武汉一些特色立交桥。
经过改革开放第一个10年的发展,武汉的交通面临着新的问题。彼时,从汉口、汉阳到武昌只有长江大桥一条通道,两个方向的车流在龟山脚下的汇合处形成一大堵点。
于是,琴台立交桥应运而生。1987年,武汉内环线第一座立交——琴台立交开工建设,1988年5月14日通车,它也是武汉首座立交桥。1990年,武汉开建第二座立交桥——大东门立交。
1992年通车的武汉首座三层圆盘式立交桥——航空路立交。1995年通车的武汉首座苜蓿叶互通式立交桥——黄浦路立交。
之后,陆续建设了:三阳路立交、香港路立交、武胜路高架桥、楚河汉街高架、徐东大街高架。其中,5.6公里长的解放大道,更是建起了5座立交桥,平均1公里一座。到现在,武汉三环线与江城大道互通枢纽——梅子立交桥,被誉为武汉市最美的立交桥,还有被称为最魔幻立交桥——宝丰路立交桥等等。武汉之大,大在城市规模,也大在交通建设,一座座造型各异的立交桥拔地而起,串联起城市脉络,极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然而,如果只是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有很多折中的办法,比如平面立交、简单立交、拓宽道路等等,为何一定要耗巨资修建立交桥?为了减少车辆的冲突,红绿灯、环道等多种解决方案相继诞生,令十字路口“四通八达”。然而随着车流量日益增加,路口的通行能力逐渐捉襟见肘,加之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的建设,传统路口已然无法承担如此重担,寻找新的通行方式迫在眉睫。于是,人们将原本平面交叉的道路,在垂直空间上进行分离,令车流在不同高程上实现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这便出现了立交桥。
十余载沧桑巨变,作为城市交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如今,立交桥在江城遍地开花,座座高架桥、跨江桥好似条条飞虹,让大武汉的交通从平面走向立体,塑造出新的城市格局。在建设者们的努力下,武汉的立交桥如雨后春笋,越来越多,越来越美,功能越来越强大。
(来源:经视直播 记者:曹欧 吴俊龙 责任编辑:王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