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中国最好吃的“肥”鱼被我在宜昌找到啦!

湖北垄上频道  2022-08-18 10:03:49
分享到:



宜 昌 长 江 肥 鱼
图片

图片


长江肥鱼与刀鱼、鲥鱼、河豚并称长江四大名鱼。自宋代始为皇家贡品,元明清三朝不衰。北宋著名文学家也是美食家的苏东坡曾如此评价:


芽姜紫醋炙银鱼,

雪碗擎来二尺余,

尚有桃花春气在,

此中风味胜纯鲈。

图片
图片
长江肥鱼的来历

图片

● 长江肥鱼

图片

长江肥鱼,

听这名字似乎不太讨喜,

肥鱼,让人脑海中一下子,

就浮现出了一幅“油腻”的画面。

但此肥鱼非彼肥鱼,

称其为肥鱼的原因,

并非由于其肥腻,

而是说其肉质细嫩,

无肌间刺,肉滑如玉,

口感更是犹如肥肉一般,入口即化。


图片

图片

图片


长江肥鱼学名长吻鮠,俗称长江鮰鱼、江团、肥头肥沱,是典型的长江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长吻鮠成群结队从长江中下游开始生殖洄游,他们成群结队从长江中下游开始生殖洄游,上溯到宜昌南津关口外开阔的洄水区内,此时体内脂肪含量达到最高点,个个都是膘肥体胖,再加上长吻鮠的鱼瞟不同于其他的淡水鱼类,特别肥厚,鱼肉细嫩鲜美,所以宜昌人形象的称呼其为“肥鱼”,并引以为傲。
图片


图片
长江肥鱼的前世今生

图片

 前世“千里送名鱼,皇家席上珍”

图片

据文献资料载:以宜昌虎牙滩(荆门山附近)至南津关(三峡起始点)所产的肥鱼为最肥美,为历代文人墨客所赞颂。

1763年,(清)乾隆年间,《东湖县志》记载“鮠,名鮰,本草鮠,无鳞亦鲟属也,惟鼻短,口亦在颌下,每于洄流中取之,故俗称洄沱子。清同治版《宜昌府志》卷十一风土志鳞介羽毛目:鮠:一名鮰,…每于回流中取之,故俗称洄沱子。

宋代文豪苏轼父子三人,在游历三游洞之后,品尝肥鱼,引发苏轼诗兴,即兴写诗一首赞肥鱼:“芽姜紫醋炙银鱼(汤色,编者注),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纯鲈”

相传,长江肥鱼早在明朝初期,就作为宜昌的水产贡品,献给明太祖朱元璋,从此,一直被列为皇家美食珍品。有“千里送名鱼,皇家席上珍”之说。


图片

● 今生 品尝肥鱼乃是宜昌旅行必备

图片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旅游的升温,三峡大坝的建设,以及宜昌周边诸多景点的不断开发,宜昌逐渐成为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越来越多的人来宜昌旅游,而当有外地客人到宜昌游玩时,热情好客的宜昌人民多会选择以宜昌的特产——肥鱼招待贵客,客人总是对肥鱼的味道啧啧称赞,对宜昌的美景流连忘返。


历史延续到今天,中外游客每至南津关一带,仍然把品尝到宜昌长江肥鱼,当着旅行中的一件美事。


图片


图片
美味的长江肥鱼
图片

● 长江奶汤肥鱼

图片

口感

其味淡雅甘醇、肉质细嫩、无肌间刺 ,肉滑如玉、入口即化 ;其所炖鱼汤,白若琼浆、润泽爽口、甘如玉液 。


营养

肌肉蛋白质含量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而且其氨基酸的组成与比例与人体相似,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增强大脑的记忆功能。其鳔富含胶原蛋白,晒干后制成的“笔架鱼肚”,是享誉海内外的珍品。


吃法

肥鱼的吃法,首推奶汤火锅,

原汁原味,口齿留香,鱼香滑爽口,汤浓郁甘甜。


图片

图片

图片


宜昌馆子为适应不同顾客的口味,在保留了传统的奶汤火锅、清蒸、红烧、粉蒸的基础上,开发出翅汤煮肥鱼、鲜椒肥鱼、辣酒煮肥鱼等多款味型的肥鱼菜肴,一经推出后,均取得了顾客的一致好评。
图片


马上就是周末了

带上家人朋友到宜昌

品尝鲜嫩“肥”美的长江肥鱼吧



来源 | 万里挑宜运营中心、楚天智能交通

图片 | 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编辑 | 宋嘉诚


责任编辑 宋嘉诚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