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云

湖北各地采取措施 坚决打好打赢抗旱减灾硬仗

2022-08-13 19:39:34 
分享到:

面对严峻的抗旱形势,湖北各地全面组织动员,切实强化各项抗旱措施,力保人畜饮水和粮食生产。

科学调水 全力保水

旱情当前,保障人、畜饮水安全是第一要务。十堰丹江口、竹山、襄阳谷城等12个县、市、区采取应急送水方式,保障51个行政村5823人生活用水,昨天送水共计463吨。

襄阳市保康县寺坪镇皮家坡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哲峰:“这个水是从山下拉上来的,这个车装满是10吨,这个水窖满负荷是装50方,基本上每天是三到四车的水,确保家家户户都有水吃。”

由于上游来水和降雨大幅减少,当前省内长江、汉江、主要中小河流及五大湖泊水位较历史同期总体偏低,其中长江、汉江干流主要控制站水位均处于历史同期最低或接近最低水平,沿江各地正抢抓时机提水灌溉,并利用湖泊、水渠蓄水保水。出梅以来,孝感汉川储备抗旱水源近3600万方。受汉江水位过低影响,汉川保障30万亩农田灌溉的庙头泵站无法正常提水,当地水利部门在闸外150米处临时筑坝,架设20台泵站抽取汉江水。

孝感汉川市庙头泵站站长余正平:“流量达到每秒12个(立方米),通过我们庙头泵站2次提水,水到东风渠,能够有效缓解整个(汉川)汉南地区的旱情。”

与此同时,全省水利工程也在积极调度。295处大中型灌区放水灌溉,累计供水53.67亿立方米,已灌溉农田3750万亩。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主动与沿线地方政府对接用水需求,动态调整分水量。从今天上午九点起,引水流量从10立方米每秒加大到12立方米每秒,并增大襄阳老河口、襄州、枣阳的分水量,全线日引水138.24万立方米。引江济汉工程今年以来累计引长江水27.67亿立方米,补充汉江和长湖。

湖北省引江济汉工程管理局书记、局长王旗:“如果长江流量进一步减少,水位进一步下降,我们还可以通过引江济汉进口的泵站,来进行抽水抗旱。我们进口设计有六台2800千瓦的泵站机组,可以达到200个流量,(增强)长湖、东荆河、江汉平原四湖流域的抗旱灾害的力度。”

湖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廖志伟:“旱情还是会有一个迅速发展的态势,首先能蓄的还是要多蓄,要加大抽、调水的力度;同时水库要惜水保水,不能大水漫灌;引调水的工程还是要继续发挥跨区域的调水的作用,下拨抗旱资金,采取打井、送水的一些综合措施。”

提高用水率 防治病虫害

保农业用水,要蓄水调水,也要科学用水。在荆州江陵,专人专岗值守灌区各渠道、放水涵口,分时段、定量灌溉,合理调配用水;在咸宁赤壁,埠头村对原有灌溉系统升级改造,将原本漏水的水泵、管道整体翻新,整体用水效率提高了两成。

荆州江陵县沙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卉:“启动全镇所有能用于提水抗旱的机电泵站,抢水保墒,把有限的水资源利用最大化。”

咸宁赤壁市神山镇埠头村村民黄华松:“去年这个泵站的水就没有这么大,今年全部换新的了,水就哗啦啦地流,一个小时可以灌溉三亩田。”

截至今天上午8点,全省农作物因旱受灾面积415.8万亩,其中水稻受灾面积达113.4万亩。各地农业部门全力开展农作物抗旱减灾,高温天气也是病虫害多发期,黄冈黄梅县上百台无人机出动,近百名农技人员奔赴田间地头指导农户防治病虫害;各地同时加紧补种抗旱作物,恩施崔坝镇是当地产粮大镇,水稻、玉米、土豆等作物受灾后,当地对受灾村落第一时间实行蔬菜补种。

荆州江陵县沙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卉:“本次补种蔬菜面积达3000亩,为降低老百姓损失。”

湖北省委农办主任、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吴祖云:“追肥保苗,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40多位专家组成的团队和1.4万名的技术人员都在田间地头,精心地指导基层抗旱,同时对于绝收的也制定了技术预案,比如说可以赶紧补种杂粮杂豆,另外真正绝收了,确实颗粒无收的还有完全成本保险,来实现对农民收入的托底。”

8月底以前,全省晴热高温天气仍将持续,8月中下旬降雨量预计比常年同期偏少。湖北将从8月15日起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人工增雨作业,目前作业准备工作已就绪。

湖北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柯怡明:“通过地面的一些作业,高炮、火箭还有烟炉这方面开展作业,增加可降水量,另外我们也正在协调了人工增雨的飞机,人工增雨飞机可以实现大范围的作业,16日左右会有一个(降雨)过程,包括后期会有一些有利于降水的条件,我们就把空中水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有效地来缓解旱情。”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方宇航 程德明 张龙 阴志维 赤壁台 黄梅台 恩施台 保康台 汉川台 黄石台 荆州台 通讯员 韩文锋 窦亦然 责任编辑 谢雅静)

3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