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90万人报名,这届年轻人为何爱考“社工”?
近日,民政部表示,全国已发布8.2万个城市社区专职工作岗位,全部面向高校毕业生开放,其中2.5万个岗位专门招聘高校毕业生。此外,今年6月,近90万人报考全国社工职业资格考试,创下历史新高。
社工是一群什么样的工作者?他们的工作为何日益重要?
资料图:求职者在会场寻觅工作岗位。中新社记者 武俊杰 摄
73万名专业社工,社区工作不是鸡毛蒜皮
李橘是今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的本科生,7月入职南京市某社区居委会,负责居民社保方面的工作。
原本,李橘以为社区工作就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而到了工作岗位才发现情况有所不同。
“其实没有传说中那么可怕。对于政策条例,我从前更多是从制定的层面去思考,现在的工作让我了解到基层如何具体执行、传达,”李橘认为,为居民办理就业困难认定、社保补贴等日常工作,补充了在学校的课程内容,“从具体操作层面学习到了一个新视角,我觉得挺有意思的。”
此外,在4月26日召开的民政部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副司长孟志强表示,目前全国已有73.7万人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
据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网站介绍,社工的日常工作需要针对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扶贫济困等方面运用个案、行政等专业方法,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
“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内容主要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以达到助人的有效性,目前涉及到公共健康服务、妇女社会工作、儿童福利工作等领域。” 华图教育研究院社工项目专家欧海介绍道,社工的工作涵盖社会生活很多方面,从社会救助到儿童保护,从社区建设到疫情防控等等,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资料图:社区工作者在生活物资保障点为居民分装蔬菜。中新社记者 佟郁 摄
8.2万个社区专职岗位向高校毕业生开放
从前,在社会大众的印象中,在居委会工作的社工往往是左臂带着红袖标的中老年人。但现如今,社工岗位上出现了更多年轻的身影。据统计,在城市社区工作者中,35周岁以下的青年人占到了35%。
新闻学毕业的林晚曾经从事电视传媒工作,为了照顾家庭而辞职,在34岁时考上了北京一个居委会的社工岗位,彼时的她还是全单位年龄最小的员工。两年后的今天,她惊讶地发现单位新入职的社工年龄越来越小,自己已经是95后社工的“老大姐”。
提及招聘年轻社工,她说:“单位前两年还好,没有招很多,今年明显扩招了,我们街道就招了30来个。”
在7月26日召开的民政部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司长陈越良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共发布城市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岗位8.2万个,全部面向高校毕业生开放,其中2.5万个岗位专门招聘高校毕业生。
在社区工作领域工作7年的资深人士表示,随着社区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对于年轻的社工需求也在不断提升,“现在社区工作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像网格员、上门服务和沟通,年纪大的人做起来比较费力,而年轻人工作热情高,这些现在都是他们来做。”
资料图 中新社发 孟德龙 摄
今年近90万人考证,社工专业门槛越来越高
因为影视剧的演绎,基层社工往往是处理居民生活问题,让观众认为社工不需要专业知识、就业更没有门槛。
事实上,我国在2006年就已印发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相关通知文件,对社工职业水平和能力进行专业考核和鉴定。
据了解,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考试分为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考核,内容涉及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与伦理等社会学、管理学理论,题型有考察社会工作能力、事务的主客观题。
2021年10月,林晚拿到了社会工作师的职业资格证。对于考试,她坦言:“挺难考的。”
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像林晚一样考取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按照民政部的介绍,自2019年以来,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报名人数以每年10余万人的数量逐年大幅递增。而专家表示今年大约89万人报考,再创历史新高。
欧海分析,考生主要分为两类人,一类是社工专业的学生,另一个类是从事社会工作的在职人员,“现在越来越多的岗位专业化和细分化,例如医疗社工,因此很多岗位需要专业的资格认证。”
然而,社工考试的升温却并不代表社区能够成功吸纳更多人才。不少受访者表示,鉴于一些基层工作事务繁杂、薪酬待遇偏低等问题,不少年轻人对社工岗位仍持观望态度。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关冬生在走访十多个街道社区时发现,招不到专业人才已经成为社区工作的难点。
他认为,社区在招录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细化工作需要的专业方向,同时关注工作者的薪酬与工作时长问题,“要把招聘的宣传工作做细,分析清楚什么样的人才适合来社区,在招录进来之后还要关注他们能否适应环境以及心理成长问题。”(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橘”“林晚”为化名)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 吴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