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耀荆楚 |“扬子江”糕点:传承不守旧 创新不离宗
“扬子江”是首批湖北老字号,也是传统荆楚糕点的代表品牌,其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独特的产品配方以及制作工艺,使其成为老武汉人的最爱。2016年,扬子江传统糕点制作技艺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被誉为“舌尖上的非遗”。
点击收听《“扬子江“”糕点:传承不守旧 创新不离宗》
“扬子江”是首批湖北老字号,也是传统荆楚糕点的代表品牌,其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独特的产品配方以及制作工艺,使其成为老武汉人的最爱。2016年,扬子江传统糕点制作技艺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被誉为“舌尖上的非遗”。
位于武汉市江夏区五里墩街的湖北非遗糕饼文化园,由武汉扬子江乳业食品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是武汉首家集食品生产、传统文化、旅游观光于一体的非遗传承保护工业园。与其他工业园不同,游客在这里可以有全新的体验:在透明通道参观糕饼生产线,在湖北文化园穿汉服、点朱砂、动手做自己的糕饼。在馆内手工课堂上,来自一所中学的罗老师正带着一群高中生DIY自己专属的状元饼,她觉得很有意义。罗老师:“这个做饼的过程首先从和面,然后揉馅,再把它成型、打磨,第一次做很新奇,状元饼的寓意呢,对孩子们也很好。”
5000平米的“百遗工匠”文化馆内,展示了湖北悠久的糕饼文化历史、古法工艺,也再现了抓周、婚礼、祝寿的场景。公司副总经理张火清告诉记者,在人生的重要节点,都会举行相应的仪式活动,而这些仪式活动都与吃有关系。“所以我们打造这样一些场景,像这边婚庆的场所,就做这个喜饼的礼盒,结婚的时候他们可以定制。”
湖北非遗糕饼文化园2019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已接待近4万游客,许多大中小学生来此开展研学活动。作为非遗体验3A景点,文化园也被不少旅行社列入江夏游线路之一。
游客参观扬子江湖北非遗糕饼文化园
在董事长梅红运看来,投资千万兴办非遗糕饼文化园,是将非遗与观光工厂模式相结合的新形态,各种体验活动既融入了传统文化,又有符合现代人趣味的设计,让老字号焕发了新活力。梅红运说:“目前看来,旅游为非遗开拓了新的市场,非遗为品牌带来持久影响力,旅游观光、非遗传承、企业发展形成合力。不仅是食品主业的延伸,更是本地老字号首次探索非遗和旅游融合。”
扬子江食品品牌创建于1956年,一直坚持“古法原香、传统手工”的特色。在老湖北人心中,“扬子江”就是一种记忆——春节的法饼、酥糖、京果;端午节的粽子、芝麻糕、绿豆糕;中秋节的月饼,承载着数代人的乡愁味道,也是糕点制作技艺传承人匠心的凝聚。第三代传承人梅红运,凭着对食品事业的热爱,三十年如一日,一门心思做食品,坚守传承,勇于创新,将一个小作坊发展成为湖北乃至全国闻名的传统食品龙头企业。目前,扬子江产品涵盖了烘烤、油炸、蒸煮等八大系列300多个品种,产品覆盖400多家大型商超。梅红运:“从我接手扬子江以来,就知道肩负振兴老字号、复兴中式糕饼的使命。”
梅红运为研学旅行学生讲述湖北糕点文化
已是湖北传统糕点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的周辉告诉记者,传统手工糕饼制作,从做馅料到烘焙成品,每一个细节都要用心把控。就拿最经典的扬子江绿豆糕来说,从绿豆的采购加工,到馅料的选择配比,再到研磨、蒸煮,每一道制作工序都颇有讲究,其传统的配方、工艺背后,既是质量的保证,也是文化的传承。他说:“绿豆糕的话加工工艺比较复杂,绿豆直接煮熟了之后有一个脱皮的过程,然后把它晾干,晾干之后打粉,再来制作绿豆糕。豆沙的工艺这一块我们采用的是这种奶油粒粒豆沙,跟传统的豆沙还是完全不一样。红豆煮熟了之后,又通过粉碎机粉碎,然后再来炒制,把它炒成很黏的这种,吃的时候,你可以吃到一颗一颗的红豆的这种颗粒。制作绿豆糕的过程当中,我们用到糖,用那个绵白糖,它是需要经过熬制的过程,甜度都会比白砂糖要低一些。”
车间工人正在忙碌地手工制作绿豆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少糖少油的食品成为许多消费者的新选择。扬子江糕点开始改变过去传统食品以糖当家的观念,恪守古法又守正创新,以适应新的消费需求。周辉:“现在年轻人比较注重这种健康养生,所以我们在油脂,包括糖的这块都进行了一些调整,减少一部分重糖重油,吃起来口感不那么甜,也不那么腻了,其实跟最老的那种传统的这种区别很大。”
老字号并不止步于传统,革新才是内在源动力。2021年,“扬子江”将文创与传统结合,推出“武汉印象”礼盒系列,将黄鹤楼、归元寺、红楼、武汉大学等城市地标形象做到糕点上,掀起具有独特武汉味道的“汉潮风”。今年,当樱花成为春季最有代表性的旅游符号时,“扬子江”又把春天的樱花元素运用到糕饼中。公司电商负责人朱棣文告诉记者,这是本土老字号用文创产品讲述武汉故事的新尝试。他说:“文创就是给它赋予了新的包装内含,不仅仅只是把包装更新了,而且我们会给每个包装讲故事、讲文化,就是把新的包装和我们的城市文化结合在一块儿,然后做成了现在的文创产品。”
武汉印象礼饼,该产品曾入选外交部全球推介会名单
产品包装在变,新口味新品种也不断推陈出新。今年端午节,“扬子江”陆续推出了包含礼盒粽、礼盒绿豆糕、礼盒麻糖在内的10余款产品上线淘宝、天猫、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同时,“扬子江”又结合当下时兴的元素进一步丰富了产品内容,“湖北味道”单体产品除了鄂式清水粽、日喀则青稞粽、老式纸包装绿豆糕外,还有现代前卫冰晶粽、绿豆冰糕等。
既守得住传统,又当得了网红。六十多年来,面对众多新兴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扬子江糕点始终秉持“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宗”的理念,推动糕饼行业技术革新,产品连续多年荣获“中国特色糕点”和“中国名点”称号,在荆楚传统食品市场引领风骚数年。作为非遗传承基地,扬子江湖北非遗糕饼文化园已然成为市民新的网红打卡地。眼下,非遗糕饼文化长廊正在兴建中,未来这里将展示与二十四节气密切相关的糕饼文化。公司董事长梅红运说,要擦亮“扬子江”老字号的招牌,让传统产业适应未来发展,不仅要谨守中华古法,更要用匠心弘扬中国糕饼文化,才能将手工制作的美味一代代传承发展下去。
梅红运:“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是传承中华民族深刻情感的思想文化遗产,做好传承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通过非遗传承文化经典,用国潮文化来加持扬子江品牌,让老字号扬子江绽放新的活力。”
采写:周漫、刘沛然
播音:李曼
录音合成:杜佳奕
编审:邢君成、张晓慧、梁延、简然、黎学明、袁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