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云

地方动态丨咸宁:聚焦营商环境 推进“一业一证”改革

2022-05-16 10:57:26 
分享到:

4月28日,咸宁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对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询问。询问采取观看暗访专题片,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6名咸宁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3名咸宁市人大代表提出询问,咸宁市法院、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咸宁高新管委会、咸安区政府现场认真应询,作出承诺。

会上,咸宁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葛海一就“一业一证”改革情况提出询问。询问内容:对已实行准入准营同步的行业,如何宽进严管,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先行先试,推动更多行业实现“准入”与“准营”同步?

“一业一证”改革是企业开办便利化之后,更深入的推进“准入不能营”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商事制度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一个重大改革,也是个标志性的改革。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用新从三个方面汇报了我市“一业一证”改革工作情况。

一是宽进改革的进展。2021年12月,咸宁市政府下发了《咸宁市推行“证照分离”“一业一证”改革实施方案》。由咸宁市市场监管局和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牵头,将便利店、超市、饭店、小餐饮等行业多项许可归集为一个综合许可证,共涉及21类行业。其中:5类行业二证合一,8类行业三证合一,5类行业四证合一,2类行业五证合一,1类行业九证合一。如咸宁市公安局出台了《咸宁市公安机关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牵头将开办旅店业所涉及的九个部门的许可证整合为一个“行业综合许可证”。

通过优化流程,跨部门协作,一个部门牵头,进一次门,办多个部门的许可,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提升了服务效能,让数据和部门多跑路,企业和群众少跑路,最大程度利企便民,在破解准入不准营的问题上做了有益的尝试。截至2022年4月底,全市六个县市区和高新区均已顺利推进了“一业一证”改革,极大地便利了企业。

二是严管的做法。“一业一证”改革,不削弱监管力度,不改变监管方式,不调整法律赋予部门的监管职责,继续落实对许可行业监管的三个“从严”的规定。

(一)事中事后监管力度从严。一业一证改革后,继续坚持国务院和湖北省市政府规定的“谁许可,谁监管;谁审批,谁监管,”“无审批,也监管”的原则,各部门继续按照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履行事中、事后的管理职责。

(二)信用分类监管从严。该局制订了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制度和评定标准,建立了信用分类分级监管的新型监管机制。全市57452户企业中,被列为守信(A类)42633家、信用一般(B类)10691家、失信(C类)3187家、严重失信(D类)941家。还在全省率先对食品生产、特种设备制造、电子商务和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的市场主体分级分类。我局信用监管自主年报改革纳入全国级改革项目,下一步将全力推进深化。

(三)联合惩戒从严。将22个市直部门各类联合检查、专项整治任务纳入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既减轻了企业负担,又保证了监督的公平性、公正性和严肃性。去年以来,全市共有2016户企业、319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列入异常名录,22800户个体工商户被标记为异常状态,62户企业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涉企信息归集,有效推动全市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管新格局。同时开辟信用修复便利化改革,让信用修复的企业更好的轻装营业。

三是深化的措施。“一业一证”改革涉及三十多个部门审批流程再造,目前尚无直接的法律依据给予支撑。下一步,将坚持改革创新与依法规范促进健康发展并重,持续推动和深化“一业一证”改革。

(一)审批流程再优化。围绕“一次告知”“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同核查”“一网联动”“一证准营”的“六个一”目标再发力,探索进一步优化企业准入审批服务流程,最大程度提高审批效率,以更优质的服务促进市场主体多生快长。

(二)事中事后监管再强化。在持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不断加大“放”的力度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监管体制,转变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推行信用监管与双随机检查并举,以更严格的监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三)改革行业再扩大。在进一步评估21个行业“一业一证”改革效果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改进完善。然后按照“稳步推进、协同高效”的原则,在原21个行业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范围,推动在更多的行业实现“准入”和“准营”同步。

下一步,咸宁市市场监管局将以这次询问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更深层面,更大范围推进“一业一证”改革,确保改革达到预期效果,为助推咸宁特色产业增长极、转型发展示范区、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市场监管贡献。

来源:咸宁市场监管

(责任编辑 龚晓艺)

0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