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之大,什么“鸟”都有!
今天,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4月1日—7日,是湖北省爱鸟周。爱鸟不只在爱鸟周,更要在每个平常的日子里。
在近日发布的《2021年武汉重点区域鸟类监测年报》显示,2021年,武汉市观测记录到野生鸟类357种,为2016年武汉重点区域鸟类监测以来,观测种类最多的一年,占到中国鸟类名录(1445种)的24.71%。
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1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61种。2021年发现灰头鸫、红头穗鹛、栗耳凤鹛等11个鸟类新纪录,创2016年以来年度新发现鸟类物种数的新高。
武汉之大,什么“鸟”都有!我们来认识几个“新伙伴”。
1
红头穗鹛
“身穿绿褂子,头戴红帽子,叫声悦耳动听,是鸟类唱歌家!”红头穗鹛的标志特征,当然就是头顶为棕红色,像带着一顶“小红帽”。
2021年3月12日,武汉鸟友张孟雷在新洲区道观河风景区观鸟时拍摄到了红头穗鹛,为武汉市第425个鸟类新记录。
值得一提的是,红头穗鹛不仅是鸟中的“歌唱家”,还是“顾家”的好父母。红头穗鹛孵化的卵由雌雄亲鸟轮流承担,共同育雏。
红头穗鹛体型小巧,主要以昆虫为食,偶尔也吃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
红头穗鹛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还不低,筑的巢主要由竹叶、树皮、树叶等材料筑成,内垫有细草根、草茎和草叶,温暖舒适。
2
灰林鸮
灰林鸮,中等体型的偏褐色鸮鸟,通体具浓红褐色的杂斑及棕纹,每片羽毛均具复杂的纵纹及横斑。上体有些许白斑,面庞之上有一偏白的"V"形,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
主要栖息于山地阔叶林和河谷森林的灰林鸮,在去年冬天来武汉“蹓跶”。
灰林鸮也是“害羞”的鸟儿,白天多躲藏在茂密的森林中,一动不动地、直立地栖息在靠近树干而又有浓密枝叶的粗枝上,黄昏和晚上才出来活动和猎食,天色暗沉下来,它才悄咪咪地出来活动。
别看它个头不大,吃起猎物可狼吞虎咽——灰林鸮一般会吞下整只猎物,并会吐出不能消化的部分,这些部分包括毛及骨头等,并会在树下作为筑巢之用。
3
纵纹腹小鸮
看它,长得像谁?猫头鹰?
纵纹腹小鸮,是一种小型猛禽,分布于欧洲、非洲东北部、亚洲西部和中部等地。在国内数量不多,尚属中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矮胖而好奇,常神经质地点头或转动。它有时以长腿高高站起观望,甚可爱;有时快速振翅作波状飞行。
今年,纵纹腹小鸮也到中国各地蹓跶,去年,就来到了武汉。
武汉的温暖冬日,让有些鸟的越冬目的地本来在更南边,经过武汉被吸引并留了下来。
“随着各地生态环境持续变好,鸟类种群数量增多,发生扩散,是一大关键因素。”武汉市观鸟协会会长颜军解释,鸟类种群数量增长后,原栖息地的食物可能不够,所以部分鸟儿就往附近别的地方飞,刚好在武汉寻觅到了适合生活的环境。
来源:武汉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责任编辑 伍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