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云

《大学之道》导演手记|在我心中,那些“闪闪发光”的时刻

2022-03-05 17:47:39 
分享到:

2022年2月28日,《大学之道》第一期中南民族大学篇终于上线播出啦!伴随着多方赞许,看着每天网络上播放量和点赞量的不断增加,自认为这份答卷交得还算漂亮吧。

《大学之道》虽然只是一个小成本的创新型纪实片,但我还是很庆幸自己能够成为首期节目的责任编导,心中一边感叹着“总算交片了”,一边还有点小失落,那是一个“怀了十年的娃娃一生下来就成才飞走了”的奇怪感觉。

进入这个节目组之初,我怎么都没想到,制作过程竟会这么复杂!我们在策划之初原本计划一个学校选择一个优秀学生团体(在中南民大选中的是学生骨干训练营),拍他们的几次集体活动,三个月内分7-8天次拍完,再一个月剪辑播出。又不是打算拍摄纪录片,怎么一个民大就拍了近4个T的素材呢?换算成时长,大约将近100个小时啊!而成片只有50分钟。从最初的策划前采、拍摄,到后期制作,这期节目透支了大家将近一年的时间。所以,我其实已经没有力气吐槽做节目编导是多么痛并快乐着的一件事,毕竟行内的都懂!所以,我很想说说这个节目背后一些让我很难忘却的故事。

前期筹备期间,为了挖掘学生故事,我反复往民大跑,跟同学们一聊就是一两个小时,我常想,多去几次学校,能不能增进我和“小骨们”(中南民族大学骨干训练营成员昵称)之间的感情,这样当我正式拍摄他们的时候,就能够多得到几句心里话,就能够让观众认识到真正的“小骨”是什么样子的。我很庆幸他们都是天生的“自来熟”,没几天就把我当成了朋友,非常乐于和我讲述他们的故事,而且随着一天一天拍摄日程的积累,我几乎有一种我和他们都成了家人的错觉,我发现我越来越爱他们,爱这个多姿多彩的学校了……


眼里有光的娜迪热

看过节目的你,一定记得,在节目的结尾,娜迪热说过:“我就是想感谢党、感恩党,永远跟党走。”我听过不少人说过这句话,但是从娜迪热的口中说出来的这句,是我听过最最深情的一句。还是在节目开始拍摄之前,我就听娜迪热讲过她的故事——

她今年19岁,来自新疆拜城县老虎台乡,在祖国的西北边陲。武汉距离她家有3200多公里,要坐7天火车才能到。她是她们村里第一个离开新疆上大学的本科生。

问到她为什么会想来武汉上大学,她告诉我说,她在家读书,读到初中才第一次接触汉语。而在高三那一年,她从广播台里听到最新的疫情报告,在大山里跟乡亲们一起天天喊“武汉加油”,做“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手抄报,让“武汉”这两个字深深刻在了她的心里,令她萌生了到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上大学的愿望。幸运的是,由于国家有南疆高招单列计划,她被中南民族大学录取了。“我真的很幸运,能走出大山,能来到中南民族大学...”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她当着我的面第一次落泪。在中南民大,娜迪热加入学生骨干训练营后,遇到了热情的“小骨”们,让本有些自卑的她,普通话逐渐变好,变得愿意主动交流。她很感恩她能成为团队中的一员,她希望能在民大好好学习,争取能回到家乡当老师,带着山里骑马放羊的孩子们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听了娜迪热的故事,我有些心疼,但也能真切地感受到她内心深处对祖国的感恩和永远跟党走的决心。“虽然我们那里那么偏远,但是党的光还是照耀到了那里。”我至今仍旧记得娜迪热向我诉说时,眼里透露出来的坚定光芒,我相信只要她初心不改,她一定会在未来某一天闪闪发光!


身边榜样就是璀璨的明星

样片初审的时候,有人曾经质疑节目中藏族小伙儿马利帅评上学习标兵后被众多“小骨们”献花追捧的场景,说是这气氛会不会有点夸张了,应该不至于像“追星”一样这么疯狂。此言一出,让在座所有摄制组的成员十分意外。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追星”仿佛成为了很多人心中“无脑”、“疯狂”、“非理智”、“不成熟”等等负面行为的代名词。我想说,“追星”本就是崇拜喜欢一个优秀的人,这是人们向往美好的天性,追星本身并没有错,我们是希望能仰望星空,让自己能成为像星星一样优秀的人。

真的不必怀疑,马利帅被评上了“学生标兵”,成为大家心目中的“明星”,一点都不稀奇。这里面没有丝毫作秀,我们没有做过任何设计,这一段“追星”故事,是“小骨们”自发组织的一场活动,这是他们最最真实的表达,我绝不接受任何质疑。

其实,马利帅不是天生的学霸,他已经参评过两次“学生标兵”的评选,这次才成功被评上,而且还是以第一名的成绩获此殊荣,这背后有着一段不为人知(节目篇幅装不下)的成长故事。

其实在校期间,有一个人,是除了爸妈以外对马利帅影响最大最重要的人,让他在迷茫期找到了自己前行的路。这个人就是学生骨干训练营往届毕业的学长—杨志鹏。

刚进大学的马利帅就读于日语专业,那时的他,认为自己高考失利,心情低落,日语对于他来说只是一门语言技能,让他不知如何规划未来。这时,他认识了杨志鹏学长,在学长的建议之下,马利帅加入了学生骨干训练营,并参加了很多比赛,不仅从中找回了自信,找回了自己,也找到了他的人生方向。他发现自己对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和学长以及老师的反复探讨、沟通,他做出了一个让自己兴奋的决定——转到教育学专业。我们问过在校老师,得知转专业其实很难,因为他不仅要完成原本日语专业的学习,通过各项考试,而且需要把教育学专业已经过去一年的课业内容全部自学完成并通过考试,也就是说要完成双倍的学业量并获得双倍的学分才能顺利地转入教育学部。而马利帅不仅仅是完成,而且双学科都做到了成绩优异,同时保持了教育学每年专业第一的成绩。

看到他手里那本厚厚的日语书了吗?据说这本书是要全本背下来的!而他轻描淡写地说:其实也不难。目前马利帅已保研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想去那里读书,是因为杨志鹏学长也在北师大读研,所以他们很快就会如愿共同奋进,并肩前行了……

我不知道一个心中瞄准了梦想的人究竟能唤起多大的力量,但在马利帅的身上,我看到的是一个全身发着光的帅小伙儿。他不值得被追捧吗?他不值得大家精心准备的礼物和鲜花吗?他不值得激动的拥抱吗?他的那句“我们就是要和这样正向能量的人在一起”,是如此真心实意地送给来追逐他脚步的同学们,就像是他追逐着志鹏学长一样!

在中南民大,有一次拍摄日正值考研,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手捧鲜花站在考场外,我想,他们应该是在等好朋友考完试出来,就送花祝福的吧。我能想象许多同学走出考场的那一刹那,这满满的仪式感,满满的惊喜与感动,我只能说实名羡慕了。

也许民大的学生确实多了一些洒脱、热烈的表达,但我觉得,正是这样的热情,对生活对学习对榜样的热情,让更多的中南民大学子成为平凡却闪耀的“星星”,在属于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


这就是家的意义

很多人都被节目中深夜食堂的分享会深深感动,尽管反复看节目素材已经快看吐我了,但每次听到白雪梅的那句“骨干营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爱,所以我们一直在。”我都会禁不住要流泪。

什么是家的意义?虽然,亲如一家是我对学生骨干训练营的第一印象。但是,在和他们一天天相处的过程中,我才慢慢真正地理解了“家”对于“小骨们”的意义。

比如在陈韵如的心里,“家”绝不仅仅是温暖那么简单。我还记得,我第一次见到“小骨们”时,陈韵如是第一个作自我介绍的,她的语速极快、特别自信,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我本以为她一直会这么有冲劲,甚至是有些莽撞。直到学期过半,有一天我第一次见到她哭。她说:“这一次民大节,如果没有38个“小骨”一起,我自己做不到这样好,这样成功.....”她的那些想法和创意,如果没有这样一群“小骨”作为她的后背,支持她,那是真的没办法落地的。她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她眼里的泪光仿佛在告诉我——她得到了成长,学会了理解与包容,学会了沉稳与内敛。她心中的“骨干营”,是家,是一个相互理解、互助成长的“家”。

除了陈韵如,我还发现了团队里的气氛担当阿迪拉、舞蹈担当麦祖然、设计担当娜迪热、后勤担当黄莹乐……她们每个人的付出都是心甘情愿,没有丝毫怨言。在她们心里,家人,就一定要在一起,任凭风吹雨打,我们都不怕。


这是别人家的老师

真的!我有时候会疑惑,为什么给我拍到的都是“别人家的老师”呢?哈哈哈哈~

首先悄摸的请出——认真躲避镜头的梁潇潇老师。

吼吼,吐个槽,为了让梁老师能出镜,我们还吵过一架。梁老师经常和我说,“多让学生出镜,我就不讲了吧。”我能看出她是真心说这句话的。因为每当我们开机,梁老师就会立马跑到镜头后面,静静地观望学生们的表现,给他们拍照,为他们开心。

梁老师鼓励每一名学生勇于承担工作,即使是第一次尝试也要大胆去做。她基本不会干涉或者指定学生来做什么任务,而是由学生自己沟通,自己分配,自己承担。她充分肯定每一名“小骨”,更是时刻关心着“小骨们”日常的成长状态。“小骨们”和我说过,只要他们有什么不开心的地方,梁老师马上就能发现,然后开解他们,就像自家的知心大姐姐,能和他们打成一片。

其实,梁老师只有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可以陪伴“小骨们”,且不说梁老师耗费了多少心血帮助大家成长,只说她全心全意无私的陪伴,就足以令我再次实名羡慕了!

接下来有请出——有一些“唠叨”的瞿晓玲老师。

我记得我们制片人采访她的时候,采访时长大大超过了我们的预计,虽然最后片中只呈现了几句话,但那时,瞿老师对我们就像是遇到知心人一样,苦口婆心地反复告诉我们:“现在的大学生是非常真诚的,“三观”很正,他们真心实意地想通过思政课来了解祖国为什么这么强大,他们是真心地为自己的国家骄傲…现在的思政课越来越好上了…他们真的不是垮掉的一代,他们有担当有理想,他们很让我感动,他们的课堂表现比我好……”于是,在中南民大,《多彩中华》思政选修课出现了学生爆满的现象,甚至要靠摇号才能获得名额,这个曾经让我匪夷所思的现象真实地打破了我对思政课的刻板印象。

在这堂课上,我似乎已经看到未来的中华大地上,一群有理想、有担当的00后,像繁花一样,将我们的祖国装点得越来越美。


有人说,每一场邂逅都值得珍惜,在校园邂逅最美的你们,我最想表达的其实就是珍惜,非常珍惜和“小骨们”一起成长的这一段时光。

中南民族大学如果在你心中是一个民族团结绚丽多彩的大家庭,那么现在在我心里,她更是一个承载着“一起向未来”之美好愿景的幸福之家!我在这里看到了生如夏花、逐梦有道的美好年华,更看到了不负时光、永不言败的激扬青春,这里,有着中国最好看的风景!


导演:潘丹

来源:《大学之道》栏目组


0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