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这13款APP可以扫码坐武汉地铁,手机没信号也能秒过

  2022-02-18 15:46:27
分享到:

近日,一名刚刚抵达汉口火车站的上海旅客准备乘坐武汉地铁2号线,他掏出手机,打开上海地铁“Metro大都会”应用APP,点击其中的“武汉地铁”乘车码,顺利刷码进站,整个过程仅1秒钟。

从去年12月25日起,武汉地铁与上海地铁实现了乘车二维码互联互通,两地市民可以使用自己城市的地铁APP,在对方城市乘地铁,不用再另外下载APP。

据统计,截至目前,可以在武汉地铁刷码乘车的第三方APP已多达13种,市民乘客的选择更多了。每天,在武汉有120多万名乘客通过手机扫码乘车,占日均客流量的40%,扫码率位居全国城市前列。

跨城刷码武汉、上海乘地铁如何“互扫”

“Metro新时代”APP截图

武汉和上海两座城市如何实现乘车码互扫?武汉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清分中心系统设备部经理陈晖介绍说:“武汉地铁APP叫‘Metro新时代’,上海地铁APP叫‘Metro大都会’,双方成立联合工作组,对互联互通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和安排,搭建乘车码互通平台,在双方地铁APP中互相拉取对方城市的乘车码”。

“难的是双方规则制定,里面涉及用户账户共享、设备识别、多种支付方式等。”陈晖举例说,一名武汉市民到上海坐地铁,他打开武汉地铁“Metro新时代”APP,切换至“上海地铁乘车码”扫码乘车,上海地铁会对进出站信息进行匹配,计算出票价,然后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扣费。虽然使用的是武汉地铁APP,但这笔票款会直接实时结算到上海地铁账户,过程迅速、简洁。

截至今年2月15日,在武汉地铁使用上海地铁APP的乘车量达18000余人次。

13款APP供选择乘车移动支付多样化

乘客刷码进闸

除了武汉地铁“Metro新时代”,武汉地铁还上线支付宝、微信、云闪付乘车扫码过闸服务;今年1月,成功接入多家银行APP的乘车码功能;春节后,再次接入银联闪付过闸功能(含手机Pay)。

目前,武汉地铁支持13个扫码过闸乘地铁的第三方APP。乘客搭乘地铁出行可使用微信、支付宝、银联云闪付、武汉战疫小程序、招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平安银行、交通银行、上海地铁Metro大都会、武汉地铁Metro新时代、城轨易行(沈阳有轨、无锡、常州、南昌、苏州)。

2月8日起,武汉地铁还支持20余家银行的银联闪付过闸(各类手机PAY)业务,绑定了银联卡的手机、手表、手环,或任意一银行发行的带有“闪付”标识的银联IC卡(包括借记卡、信用卡),靠近闸机感应区,即可“一挥即付”进出站,乘车费用从银联卡账户中扣除。

扫码乘车方便乘客

减少排队购票现象

武汉地铁在全国领先使用“乘客自主更新功能”

在武汉地铁采用扫码支付的乘客非常多,尤其以年轻人居多。在7号线三阳路地铁站,乘客黄晓申熟练地提前打开手机,贴近闸机,“嘀”的一声,闸门打开,非常快速。

自从采用第三方扫码过闸,地铁站的工作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以2号线汉口火车站为例,以前每逢节假日,自助售票机前,外地旅客排长龙购票,有时为了应对大客流,车站提前准备好足够的预赋值单程票,增开多个人工售票点进行发售。

现在,绝大多数外地旅客选用手机扫码过闸,自动售票机前没有排队现象。扫码过闸,对于乘客来说,不用排队买票;对于车站来说,减少钱箱、票箱更换频次,有效减轻大客流组织和票务管理的压力。

在武汉地铁每座车站的客服中心,都看到这样一块显示器,显示器上面有一个二维码,当乘客手机扫码无法正常过闸进出站,只需点击手机乘车码界面内的“无法进出站”,扫一下显示器上的更新二维码,就能恢复正常了。这是武汉地铁在全国领先使用的“乘客自主更新功能”。

陈晖介绍,武汉地铁扫码系统还在全国率先采用了批量授权拉码、离线生码、设备降级模式等功能。“这样设计的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受脱网的影响。即使手机没信号、闸机通讯网络故障,乘客依然可以正常扫码过闸。”

目前,武汉地铁扫码过闸达到每分钟54人次,几乎一秒钟一个人,提高了过闸通行效率。

“最强大脑”可满足每小时百万人次扫码

技术人员正在线网管理中心ACC中心机房进行系统测试保障地铁智联售检票综合系统平稳运行

“IAFC系统备用设备测试后性能良好,现已切换至主设备,请第三组在车站验证。”

“车站设备扫码验证正常。”

16日凌晨4时,武汉轨道交通线网管理中心ACC中心机房内灯火通明,此起彼伏的电话声打破了深夜宁静。武汉地铁AFC系统维修技师张泽炜穿梭于互联网票务传输设备之间,接收相关信息、发布操作命令、确认设备状态。

为了满足乘客扫码需求,武汉地铁于2021年上半年对互联网业务平台数据库、应用系统、网络架构、进出站闸机读写器、客服中心软件等进行了全面升级。升级后的地铁智联售检票综合系统,可满足1小时百万人次互联网票务业务。

张泽炜和18名“护码保通”技术人员,就是这套票务“最强大脑”的维护者。当日地铁运营结束后的“天窗点”4小时内,他们完成了所有测试工作。

“我们守护的是地铁智联售检票的‘神经中枢’,遇到隐患和故障要做到第一时间处置。”张泽炜说,地铁出行互联网支付占比越来越高,要守护广大乘客“码上行”稳定、舒适。

来源:武汉地铁运营公司、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 谢雅静)

责任编辑 谢雅静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