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先进低碳冶金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在汉成立
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湖北省是我国现代钢铁工业的发源地,也是国家重点布局的钢铁制造基地之一。全省粗钢产能4306万吨,居全国第七位,实现产值约5000亿元。在“双碳”背景下,我省钢铁行业到了应对碳减排的关键时期。
1月16日上午,“湖北省先进低碳冶金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在武汉正式成立,将助力我省钢铁及上下游工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湖北省先进低碳冶金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是我国首个省级落地的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由武汉钢铁有限公司牵头,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铁武汉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等省内多家低碳冶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及研究机构共同组建,将聚焦先进低碳冶金制造技术及绿色低碳产品应用的关键共性难题,助力我省钢铁及上下游工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武钢有限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吴小弟:“单靠一个企业的创新是远远不够的,大家共同企划,协同创新。武钢有限的目标是到2035年减碳要达到30%,在2030年前就要形成减碳30%的能力。”
未来,“联合体”将围绕我省汽车、桥梁、工程机械、海洋工程等相关行业,开展钢铁材料低碳冶金共性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实现成果在我省汽车、桥梁等上下游企业中的应用。
东风汽车技术中心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杨彦鼎:“我们面向未来‘双碳’战略,从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来实现减碳,通过低碳原材料的应用、整车的轻量化和电动化等来实现我们车辆在全生命周期使用过程中的低碳环保。”
武汉科技大学副校长刘静表示,通过“联合体”产学研一体化的建设,能有效助力我省率先建成龙头引领、技术领先、环境友好、链条完善、集约发展的“五千亿级”低碳冶金产业体系,带动上下游各行业协同低碳发展。
刘静:“联合体将紧盯一些前沿低碳冶金技术的研发,致力于最后能够达到低碳排放,甚至是无碳排放的结果。第二就是围绕现有的钢铁生产流程,怎么样进行流程再造,让它节能降耗。通过绿色的低碳冶金的产品的开发,来促进下游企业产品的升级,从而实现绿色化、低碳化。”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夏晓青 通讯员 程琳 潘东晓 责任编辑 马张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