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丨“三牛”精神: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精神密码

  2021-12-04 11:22:59
分享到:

2020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提出,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以“三牛”精神勉励全党全国人民,奋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奉献、开拓、勤劳的象征,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初心为民、百年奋斗的生动摹画,蕴涵着中国共产党人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精神密码。

延安,杨家岭枣园的为人民服务广场,矗立着战士张思德的雕像。这是一名普通的战士,在他工作过的每一个岗位上,始终勤勤恳恳,从不计个人名利。在战场上,他多次负伤、屡立战功。在大生产中,他不怕累、不怕脏,主动执行烧炭任务。1944年的一天,张思德工作的炭窑因雨水坍塌,危急时刻,他把战友推出窑口,自己却献出了刚刚29岁的生命。

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毛泽东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年的中共七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式写入党章。

从百年前为人民幸福抛洒热血,到百年后面对疫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人心,为民服务孺子牛的精神宛如一根红线,贯穿着百年党史。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副教授郝栋:“孺子牛是中国共产党使命型政党的象征,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之上。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样的初心和使命的指导之下,在一百年来不断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回首百年征途,我们的每一步都激扬着创新发展拓荒牛的豪情。

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成功研制“两弹一星”、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一张白纸上写就一个个光辉的坐标。在改革开放的春潮中,中国共产党人蹚着别人没有走过的路,突破思想藩篱,融化体制坚冰,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发展奇迹。今天,探月、北斗、“奋斗者”号……科研领域实现一系列重大突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告别绝对贫困,面对疫情挑战,经济社会恢复发展走在全球前列。

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曼倩:“在党的发展历程上,我们怎么样来建设一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没有现成的答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中国人民始终秉持着这样一种精神,不断地创新和发展,锐意进取,我们才有了今天这样社会主义建设的成绩。”

回首百年征途,我们的每一步都挥洒着艰苦奋斗老黄牛的汗水。

1966年2月 王进喜在全国工业交通工作会议上讲话的原声录音:“大庆油田是党的大庆油田,全国人民的大庆油田,要艰苦奋斗一辈子,要当一辈子老黄牛,多出石油。”

这是铁人王进喜的质朴誓言,也是共产党人实干品质、奉献品格的真实写照。燃烧自己,为山区孩子照亮求学梦想的张桂梅;创造“荒原变林海”人间奇迹的塞罕坝林场建设者;35年坚守,让10多万山区人民摆脱贫困的李保国,“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的新时期铁人王启民……一个个闪耀的名字,正是共产党员对“老黄牛”品格最生动的诠释。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时代内含和现实意义。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副教授郝栋:“在新时代我们提出“三牛”精神,一方面是立足过去我们来做一种总结,更多的是展望时代的发展,寄语广大的中国共产党员要牢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要牢记我们不断开拓创新、奋发向前的精神,去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践行“三牛”精神 奋蹄疾驰新征程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畏艰险、锐意进取,一步步铺展出通往复兴的中国道路。路上每一个脚印,都镌刻着为民的信念、创新的激情、奋斗的艰辛。

新征程上,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精神汇聚成澎湃力量,正推动着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挑起更加艰巨的历史重任,续写新的东方传奇。

在河南省周口市李寨村,党小组成员刘东方正在讲解小牛的饲养技术。养牛曾是支撑李寨村脱贫的重点产业,但因肉质普通,效益增长缓慢。眼下当地将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党员带头学技术、引进优质种牛,引领产业和农民收入更上一层楼。

河南省周口市李寨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党小组成员刘东方:“每个党小组帮扶一个产业,从进牛、选品种,到饲养计划,到牛的出栏,我们全程跟踪、全程帮扶。”

像这样建在产业链上的党小组,涵盖了李寨村全部11个集体产业板块。全村48名党员每人掌握一门以上致富项目和技术,带动更多村民在家门口高质量就业,推动脱贫与乡村振兴顺利衔接。

从“摆脱贫困”到“乡村振兴”,从“基本温饱”到“全面小康”再到“共同富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激励着每个共产党人奋斗的步伐,在新时代争当为民服务的“孺子牛”。

新征程上,不仅要守好孺子牛的初心,也更加需要拓荒牛的开拓创新。

在海南自贸港,对标高水平开放,13批123项制度创新案例接连落地,制度突破不断释放创新活力。全国首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落地3个多月,吸引了一批境外个人在海南证券经营机构开立证券账户;外籍人员积极报名参加相关资格考试。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海口学校美籍外教麦卡锡:“海南投资的机会在不断增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到海南来落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充分显示了中国扩大开放的强烈意愿,负面清单的开放程度甚至比中国对世贸组织的承诺更高。”

不止海南自贸港,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路上,上海浦江潮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征程中,深圳整装待发……在每一个改革开放的前沿,今天的中国正以拓荒牛的创新豪情,书写着更多“新时代的乐章”。

冬日的塞罕坝,寒风彻骨,90后的时辰依然在林场巡视。50多年的建设,塞罕坝的林海取代荒漠,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范例”。新一代塞罕坝人却没有躺在功劳簿上,而是选择奉献青春,接续奋斗。

“林三代”时辰就是其中一员。大学毕业后,他毅然回到塞罕坝投入二次创业,向最后的“硬骨头”——石质阳坡发起了挑战。

塞罕坝机械林场第三代务林人时辰:“前辈们给我们留下的不光是这片林海,还有像老黄牛一样艰苦奋斗的精神。石质阳坡的特点就是坡陡、石硬、机械根本无法作业,我们在转运苗子的时候,用骡子驮、用人背,靠着前辈们老黄牛精神的鼓舞,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山坡上成功造林10.1万亩,成活率达到了98%以上。”

根据规划,到2030年,塞罕坝林场森林覆盖率将提高到86%,森林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健康、优质、高效。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征程上,继承和发扬“三牛”精神,始终牢记初心使命、锐意开拓进取、埋首担当实干,必将绘就更新更美的发展图景。

来源:央视新闻

(责任编辑 谢雅静)

责任编辑 谢雅静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