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勋章”获得者瞿独伊——百年初心 矢志不渝
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同龄人、“七一勋章”获得者瞿独伊来说,《国际歌》有着特殊的意义。她的父亲、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翻译了这首歌的中文歌词,1935年,瞿秋白英勇就义,在痛别父亲的86年间,瞿独伊曾一次次唱起这首歌。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故事里的中国》迎来第三季,导演在第一期节目中,将瞿独伊的故事搬上了舞台。
1923年6月15日,24岁的中国共产党员瞿秋白将他翻译好的《国际歌》发表在《新青年》季刊第1期上。歌词中所描绘地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正是瞿秋白烈士一生的追求,而这首歌的旋律,也伴随了瞿独伊一生。
《故事里的中国》总编剧 张昆鹏:100岁的小女孩,这个点是非常打动我的,她尽管从容貌上已经苍老,但是当她唱起《国际歌》的时候,当她回忆起她的父亲的时候,她依然是那个孩子,她依然是当年遇到这一份信仰的时候那个最真挚、最热烈、最忠贞的心态和形象。
第三季的《故事里的中国》延续了前两季“戏剧+影视+综艺”的融合表现手法,在戏剧环节深入挖掘多位优秀共产党人的人生经历,打破时空界限,使不同时期的传承故事隔空呼应,用他们的亲身经历描摹百年党史。在第一期节目中,导演组运用“双时空+双舞台”的创新表达,呈现出瞿秋白烈士和女儿瞿独伊跨越百年的精神接力。
《故事里的中国》总编剧 张昆鹏:在这个舞台上我们设计了双时空对话,能够让现在的讲述者或者已经见证了辉煌的人,能够倒回头去跟年轻时的自己,跟当年自己的父辈,跟自己的祖辈,能够再有一次这个对话的机会。
1930年,瞿秋白夫妇取道欧洲秘密回国,忍痛将瞿独伊留在莫斯科国际儿童院,思念女儿的他们从德国柏林寄出了一张明信片,明信片上的“勿忘我”,代表着父亲对她最深的思念。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张明信片竟成了父亲送给她最后的礼物……
《故事里的中国》《瞿独伊》瞿秋白扮演者 陈晓:瞿秋白同志是一位非常坚定的革命烈士,也是一位很温暖、很儒雅的父亲,他对妻子和女儿有温暖的爱,也对国家和民族有着大爱,那他最终选择了民族大爱,他的名字值得被更多人铭记。
1935年2月,瞿秋白在向闽西突围的途中被敌人抓捕,4个月后在福建长汀英勇就义。就义前,瞿秋白用俄语哼唱着《国际歌》,留下了最后的演说。他说,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理想。14岁的瞿独伊听到父亲牺牲的消息,哭得晕了过去。
在父亲的精神引领下,信仰的种子开始在少女的心中生根、发芽。只有14岁的她坚定了一个信念,那就是成为父亲那样的革命者,为革命生死“不用考虑”,死了也是光荣的!
1941年,20岁的瞿独伊随母亲回国时被反动军阀扣押,在长达四年半的牢狱生活中,她始终坚持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1946年,被营救回延安后,瞿独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七一勋章”获得者 瞿独伊:我自己加入共产党的时候,就更深刻地理解,觉得为共产主义要奋斗一生。
在狱中,瞿独伊收获了爱情,她与李何结婚。到了延安,两人都被分配到新华社工作。开国大典举行时,28岁的瞿独伊用俄文向全世界广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在父亲牺牲14年后。她见证了父辈们为之奋斗的“光明”。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成立了首家驻外新闻机构:新华社莫斯科分社。瞿独伊和丈夫李何,成为新中国第一批驻外记者。筹建之初,分社只有他们两人,李何负责新闻写作,瞿独伊担任助手,繁忙的工作让他们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
“七一勋章”获得者 瞿独伊:确实是“八大员”,我是翻译,一个(翻译)员,发电报要译电员,翻(译)成中文要打字,我是打字员,又是会计,又是炊事员要做菜,我们新华社的领导来(看望),说你们吃苏联面包吃黄油,怎么都是那么瘦,我们说我们不是吃不饱,是忙得很。
节目播出后,同时登上微博综艺影响力榜和综艺话题榜双榜第一位,收获了全网超20条相关热搜,截至12月1日,首播微博平台相关话题阅读量单期累计增长约2.1亿,全网视频播放量累计破千万。
总台总编室综合频道节目部副主任《故事里的中国》总制片人 卢小波:他们是我们生命中一个平凡英雄的榜样,让大家从中也认识到我们党这么多年来保持优秀的传统和精神价值的方面,通过这些平凡的英雄,来展现整个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当中的辉煌党史,也知道我们现在的生活,是怎么样来之不易。
2021年11月26日,瞿独伊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她用自己的一生继承了父亲瞿秋白的革命意志,淡泊名利,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和崇高风范。
《故事里的中国》总导演 总编剧 左兴: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的初心,离不开他成长的起源,所以我们要讲好新时代的这样一个获得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的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就需要去探寻找到她的初心,她的人生信仰开始的地方。所以我们就得往前找,往前找就会找到一位她的人生引领者,或者精神信仰引领者,共产主义的信仰需要一代一代的坚守,需要一代又一代传承,需要一代人影响又一代人。
在《故事里的中国》第三季的舞台上,节目组创造性设计了跨时空话,当老年瞿独伊隔空诉说:“好爸爸,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你的理想变成了现实。” 那一刻,所有的观众都感受到了精神传承的力量。瞿秋白和瞿独伊的故事落下帷幕,而更多传承的故事即将开启,在一个又一个讲述新时代人物的故事中,观众也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和理解。
(来源:央视新闻 责任编辑 马张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