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深一度:只认身份证不认人 网游实名制有待完善 (下)

  2021-09-26 12:52:05
分享到:

记者了解到,使用买来的账号游戏时,因为登录地变更等因素,游戏会随机弹出人脸识别系统,如果未能通过,游戏时长将受限制。不过,在利益驱使下,人脸识别这最后一道关口也被攻破,网络上有专门为未成年玩家提供有偿“过脸”服务的。这也折射出,当前网游防沉迷系统在落地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如何有效进行身份识别。

记者查询到,换号吧网站提供“人脸解除服务”。

换号吧破解人脸识别客服:首次100元,后续每次20元,在我这里解的,后续只能在我这里过。

当记者询问具体是什么解法?对方表示,不能告知。而在淘宝也有商家提供类似服务,这家名为信诺工作室的店铺宣称,只要付150元既可以解除人脸识别,百分之百破解验证失败,而该商品下方有不少网友留言称“这个好用,一天就破解了”。

还有卖家透露,如果被系统抽中进行人脸识别,到时候随便找个满18岁的人刷脸即可。

这番话,实际上也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网游“实名制”存在一定漏洞——只认身份证号,不认人。

在体验手游《植物大战僵尸2》时,记者从网上找到了一份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大全,随机填入其中一串身份证号码,系统显示“已实名认证”,就这样顺利进入了游戏。

由此可见,身份识别是网游防沉迷系统在落地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一旦未成年人通过灰色交易获得成年人实名认证的账号进入游戏,防沉迷系统便难以对其进行全面监管。

湖北黄鹤律师事务所律师 魏钲芝:这些行为实际上破坏的是整个国家未成年人保护的生态环境,对这种行为,应该纳入到网络监管和网络治理中去。

魏钲芝律师长期关注互联网相关法律问题,他认为,游戏账号本质上属于个人信息,商家大量收集游戏账号,即使是在他人授权的情况下,出租和出售游戏账号的行为,都属于侵犯他人个人信息的行为。

湖北黄鹤律师事务所律师 魏钲芝:作为投放这些产品的电商平台,应该起到相应的监管责任,你就应该设置投诉举报通道,接受社会的监督,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一例下架一例,以此来达到尽可能的大范围的打击。

为解决这一问题,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国家建立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系统。同时按照规定,所有上线运营的游戏须全部接入这一国家层面的实名验证系统。同时,国家在加快推进制定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认证技术要求,促进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认证系统在行业的应用推广。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家长,对于如何管理孩子玩游戏这件事,不少家长的方法不尽相同,但普遍对这件事儿存在一定的困惑。

小学生家长:有时候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工作一忙,他的作业又写完了,这时候,他就拿着ipad刷短视频,或者玩游戏,这个我们确实没办法控制。

小学生家长:我们家比较民主,我会劝他不玩,但是他真的要玩,我也没有过多地去管他。

小学生家长:任务完成了,表现的好,就给他玩个把小时。

小学生家长:因为我二十四小时在家,所以可以盯着他,不让他玩。

长期研究网络心理学的学者刘勤学表示,面对未成年沉迷网络游戏和短视频的问题,家长应该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副教授 刘勤学:如果是低龄段,比方说六岁以下的孩子,我个人建议一刀切(不接触网游和短视频),他的生理发育还没有完全,而且家长在这个阶段可以控制住。但是高于这个年纪,他有固定的玩伴和圈子,就会有同伴压力,这时候再采用一刀切就切不断了,控制狠了,反而会反弹。

刘勤学表示,家长一味杜绝孩子接触手机并非明智之举,合理引导才是上策,一方面让孩子认识到手机除了玩游戏和刷短视频之外还有其他广泛的用途,扭转孩子对手机错误认知;另一方面,家长也要多带孩子去参与实践,并从中获得满足感,减少对手机虚拟世界的依赖。

小学生家长:你陪伴的时间多了,可以带着他多阅读,他这种兴趣就会少很多。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副教授 刘勤学:家长要和孩子去共同制定一些手机使用的规则,什么时候可以玩,什么时候不能玩,能够玩多久,为什么不能玩,这个为什么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在沟通充分的前提下去设定规则,帮孩子实现自控力。

(来源:经视直播 责任编辑:王千)

责任编辑 湖北经视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