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白露 -遇见好诗歌
倾听二十四节气轮转的脚步声
以亘古智慧过丰美的好日子
白露节气,露凝而白,气始寒也。
古谚有云: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从春分时节的“玄鸟至”,到白露时节的“玄鸟归”,
人们由燕子的迁来与归去中,感知到季节的更替,
鸟儿们敏锐地察觉到盛景不再,开始积攒越冬的干粮,此谓之群鸟养羞
谚语又云:白露身不露……
流动的光阴,岁月的声音,湖北经典音乐广播,
白露时节,让我们从不露做起……
像一位著名导演说过的:电影和人生,都以余味定输赢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这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
白露是天气由闷热转为凉爽的转折点。由于昼夜温差大,白天温度尚高,太阳一落山,气温很快下降,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这些附着在花草茎叶或花瓣上的水滴,在清晨阳光的照射下,闪耀着晶莹剔透的白光,清亮动人,这也正是“白露”美名的由来。
俗话说:“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随着寒气的上升,草木逐渐衰落,叶子会从繁茂的绿色慢慢变黄、飘落,田野里的庄稼却越发成熟,收获的日子即将到来。在降温的同时,秋风还会把空气中的水分吹干,所以,秋季通常十分干燥,人们要特别注意内外补水。
白露•吟诗
白露
【唐】杜甫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释读:
白露点点,凝结于团团柑橘上,清晨我骑马经过一片橘林。花圃菊花盛开,远远看去仿佛与山石树林连成一片;在渡口,小船缓缓驶入江溪之中。下马凭靠几案,观看鱼乐之趣;忘了时间,着急赶回的马鞭声一起,归巢的鸟儿被吓得惊飞。纵马踏秋,才渐渐知道秋天果实的肥美;幽静的小路就怕它多生岔道,让我找不到回家的路。
题花山寺壁
【宋】苏舜钦
寺里山因花得名,
繁英不见草纵横。
栽培剪伐须勤力,
花易凋零草易生。
释读:
花山寺:地址不详。《镇江府志》载有沈括诗《游花山寺》一首,据此,花山寺可能在镇江。
花山寺因遍地百花而名声在外,然而诗人到那里时却不见繁花,只剩杂草丛生。由此诗人心生感慨——花朵需要精心地栽培才会花团锦簇,青草也必须时常修剪才不会恣意生长。所以,想要保持环境的优美,唯有辛勤打理。这首诗虽是游记,实则有提醒、劝勉的意图,诗人想要阐述的还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人生道理。
白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鸿大雁小,自北而来南也,不谓南乡,非其居耳。白露天气渐凉,鸿雁起身从北方飞向南方,寻觅一处温暖之地过冬。
二候玄鸟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玄鸟解见春分,此时自北而往南迁也,燕乃南方之鸟,故曰归。” 燕子春去秋来,此时要南飞避寒。
三候群鸟养羞。《礼记》注曰:“羞者,所羹之食。”养羞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意思是说秋主收藏,鸟儿也一样,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如藏珍馔(zhuàn)。许多鸟还会换上丰满的冬羽,迎接寒冬降临。
白露习俗
吃龙眼
在南方很多地区都有白露这天必吃龙眼的习俗,讲究的话,清早要喝上一碗龙眼香米粥。龙眼俗称“桂圆”,这是我国南方地区的特产。古时有“南桂圆、北人参”的说法。
白露茶
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到了白露前后又会进入生长佳期,这个时节采摘的茶就是“白露茶”,它有一种独特的甘醇清香味,在唇齿间弥留芳香。
白露养生
生津润燥、疏肝理气
白露之后,应对口鼻、咽喉、皮肤等干燥问题,食疗养生方面要遵从养阴以活血,调气以化瘀的原则,即生津润燥、疏肝理气。多吃豆腐、黑芝麻、魔芋、莲藕、百合、黑木耳等素食。
在肉类上,鸭肉最好。因为秋天的鸭最肥嫩,可以祛除燥邪,尤其适合体热的人食用。还有补脾益气的红薯,润肺解毒的南瓜,养血宁神的龙眼,滋颜养胃粥米......
通风护体、早晚及时添加衣服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中医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也就是说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了。
另外,白露之后天气冷暖多变,尤其是早晚温差较大,很容易诱发伤风感冒或导致旧病复发。如果这时候贪食寒凉,更容易把脾胃的机能变得不正常,损伤脾胃阳气,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禁忌。
遇见好诗歌 就是以心见心
策划&统筹:程丹
编务:琬玉
监制:余笑忠 吴文英
总监制:张效慧 阿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