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追光丨因为他,才有了“永不消逝的电波”
△李强之子李小强接受总台央广记者采访
自学自创我党第一个无线电台
1929年秋,上海福康里一栋石库门小楼上发出的电波,犹如一道光芒划破暗夜的天空。一声声微不可闻的嘀嗒声,一套由中国共产党人自学组装而成的收发报机,建立起了党中央和全国苏区之间的联系。而当年还不到24岁的李强,正是这套无线电收发报机的研制者。
李小强:他是中国共产党电台的创始人,不叫发明人,因为电台早就有,党内的是从我父亲研制开始的。实际试制成功大概是八九个月,就可以收发报了。但是,真正让它变成一个成熟的电台可以应用,是到1929年的秋天,差不多一年多一点。
这套收发报机,成为我党通讯史上的一次划时代革命。
1905年9月,李强出生在江苏常熟,原名曾培洪,“李强”是20世纪30年代在苏联时改用的名字,此后一直沿用。1925年,在五卅运动的高潮中,李强参加了上海学生联合会活动。同年6月,加入共青团,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先后担任上海曹家渡、浦东、吴淞青年团部委书记。
△上世纪20年代青年时期的李强
1926年7月,中共上海区委准备发动武装起义,急需一批武器,区委书记罗亦农把研制火药的任务交给李强。
李小强:那时候就开始他的军工生涯。搞学生运动、工人运动,他因为有这个基础,党内要有什么这种技术活,基本都是找他。
1927年4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1月,党中央从武汉迁往上海后,成立了中央特科。李强先在中央特科行动科,从事锄奸工作,随后担任交通科科长。
1928年,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根据苏联同志的建议,党中央决定在上海建立无线电通讯工作。
李小强:交通科是干什么的?就是全国各地的秘密交通员,到了上海以后,到他这来报到。现在讲的文件交换。那个时候的坏处就有很多,从闽西和江西这些地方过来一下,至少是两个月,有的甚至更长。他们也感觉到耽误事儿。所以苏联人早就提出来,建议我们搞(电台)。六大的时候又正式和中共提出来,中共也感觉到迫切了,有一定的条件了。
1928年秋,周恩来把研制无线电收发报机的任务交给李强。李强原本对无线电一窍不通。周恩来说:“没有中文的书,可以看英文的,你的英文基础不错,完全可以自学。”在周恩来的信任与鼓励下,李强表示,既然党中央把任务交给自己,自己就边学边干,全力以赴。
李小强:研制电台这个事情,因为从中学开始他们都是英语教学,所以他英语比较好。周恩来选他(李强),一个是他有工科的基础,制作过炸药、手榴弹之类的,他又是一个特别喜欢学习、喜欢钻研的人。
接受任务后,李强立即着手研制。他除了从英文教材、专业书籍中学习无线电理论外,还秘密地在上海无线电工厂学习,从一家私营的电台制作商——大华科学仪器公司秘密地偷看实物学习。
组装一部特定频率的收发报机,不是所有的零件都能够直接买到,有些必须要自己动手制作。当时在上海,共产党员蔡叔厚开办了一家专营变压器的企业。李强设法弄来几部机床,其中有刨床、钻床、车床,自制一些无线电零件。
李小强:这些东西你要知道是怎么制作,因为这些东西和通用的、船用的不一样。振荡线圈只能自己绕制,怎么弄得很圆,很平行、很整齐,又符合振荡频率的要求,是要有工艺技巧的。这些他就向业内人士去学,学了以后自己来绕。加上他自己喜欢动手,一般的车、钳、洗、刨这些活,木工活他全都会。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1929年秋,第一套收发报机被研制出来。经验证:这套我党自制的无线电台,完全符合要求。
△江苏常熟李强故居内还原的收发报机
乔装富商赴香港,铁皮箱内有乾坤
我党第一套收发报机的功率只有50瓦。为了隐蔽,天线被巧妙地被隐藏在晾衣杆中。
李小强:你想想晾衣杆才有多长,中波的波长得多少公尺,所以说你得变成了1/8、1/16,衰减就非常厉害,信号发射的时候是受很大的限制。他们当时已经做出250瓦的了,天线的稍微架设好一点,按说和苏区通报就够了。但是大电台一工作,整个这一片居民的灯都忽明忽暗,那就暴露了,所以就不能用。不能用怎么办?就得用中继的办法。
在国民党白色恐怖统治下,哪里是最安全、最理想的无线电信号中转站?中国共产党人将视线聚焦在一个特殊的地点:香港。
李小强:为什么选了香港,一个就是英国人管的比这边松。再一个,香港私人电台很多,不受限制。在香港,可以用大功率的电台。另外,天线人家也不管,架设比较大的天线、高的天线,可以按照要求来做,所以在香港是个理想的位置。
如何把电台顺利从上海带到香港?李强将自己乔装成富商,专门购买了头等舱的船票,让报务员黄尚英装作随从,将电台放在两只豪华的大铁皮箱中,蒙混过关。
李小强:他一身有钱人的打扮,然后再带上行李,黄尚英就化装成了他的随从。那个时候,(香港)海关对走私客的惯例就是一个箱子两个银元,他当时带着两个箱子,给四个银元,(海关)它就给你画一个免检,就用这个办法就带进去了。
1930年1月,上海和香港之间成功实现通讯,拉开了中国共产党利用无线电远距离通讯的序幕。通过香港转发的第一条消息,是邓小平在广西百色领导起义取得成功。
1931年春,为了建立上海和中央苏区的联络,周恩来、李强等派伍云甫、曾三、涂作潮从上海前往中央苏区。在苏区,他们使用红军缴获的电台,与上海中共中央建立了无线电通讯。以往两个多月才能互通一次的消息,现在利用电台十几分钟、一两个小时就能解决。
发明“李强公式”,成为通讯领域顶级科学家
1931年4月,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叛变。考虑到李强与顾顺章之间的工作接触较多,李强被派到苏联邮电人民委员会通信科学院工作。在苏联,李强由特科工作转为科研,并成为苏联在通讯领域7位最顶级的科学家之一。
李小强:他正好看到了菱形天线是美国人发明的,方向性、发射功率等等效果都很好,但是他说那是为什么呢?然后他就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把菱形天线为什么有这些好的特征就论证出来了,那个公式都叫“李强公式”。
△1951年,中文版《发信菱形天线》发表
自造武器弹药、蜡烛肥皂……
军工局长带领大家自力更生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8年初,李强辗转回到延安,担任中央军委军工局领导者。延安的军工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全面的快速发展。
△李强在延安军工局讲课
李小强:他领导着军工局下属的很多厂,还做钱、铸币,制造蜡烛、灯泡,炼油,什么都干,肥皂之类的生活用品到枪、炮、子弹、手榴弹全做。延安的中央领导人用的折叠帆布椅,毛泽东、朱德用的这些,全是他们做的。
△1942年,毛泽东和朱德在延安(朱德左后为李强)
1944年5月,李强在延安荣获“特等劳动英雄”称号,毛主席为他亲笔题词:“坚持到底”。
△毛主席为李强亲笔题词:“坚持到底”
在儿子李小强眼中,父亲李强不仅动手能力强,而且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与兴趣。
李小强:他个人特点是特别好奇,一切新东西、新的技术,他都接受,一直到快90岁已经病了,有新东西,眼睛马上发亮,特别有兴趣的一个人。加上他自己喜欢动手,做衣服,我的西装裤子,从棉裤到罩裤到衣服,他全都会做,确实是个比较奇特的人。
保障开国大典广播扩音
1949年,李强担任广播事业局局长,其中重要的一项工作是保障开国大典的广播扩音。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用李强他们准备的话筒,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这一年,李强44岁。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从研制电台到苏联工作,从军工生产到广播通讯,再到随后从事对外贸易,“党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一直是李强的信条。
1996年9月,李强在北京逝世。他不仅是革命家,而且是科学家和经济专家,是我党一位难得的复合型人才,在科研领域、军工生产领域、广播电讯领域和外经贸领域都做了奠基性或开创性工作。
△李强全家福
(来源 央视新闻 责任编辑 徐珊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