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里的湖北之最59 | 武钢:新中国第一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武钢,坐落在湖北省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其前身武汉钢铁公司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武钢的破土动工,承载着新中国的“钢铁梦”,为共和国打造钢铁脊梁。武钢的成立承载着新中国的工业梦,为武汉的发展与经济带来生命力。
武钢为百余家央企之一,累计产钢1.77亿吨,累计实现利税854亿元,在中国排名第3位,世界排名第16位。武钢集团现有从业人员7万余人,旗下各类公司60家左右。2010年,武钢总体规模达到3000万吨以上,年销售收入达到1300亿元以上,力争进入世界500强行列。
武钢的前生今世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1949年12月16日,毛主席带领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同斯大林会谈,签署了事关民生、科技、军工、国防等156项工业建设项目,并指示“钢铁要过江”,改变中国钢铁工业布局不合理的状况。
1952年5月,地处黄石市的华中钢铁公司成立“三一五厂筹备处”,相继开展了资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及选择厂址等一系列工作,前后选点23处,确定了3个候选厂址。
1954年,苏联专家组将厂址最终确定在武汉青山。同年9月,重工业部钢铁局在华钢经理会议上宣布,华中钢铁公司于1954年底更名为武汉钢铁公司。1955年10月武钢青山厂区正式破土动工,武钢人开始了第一次创业,迎来了新中国兴建的第一个钢都的诞生。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武钢经历了数载的风雨,在经济动荡与时代的冲刷中进入了生命的另一个历程。
50年来,武汉城区1/10人口工作生活的地方,数千家庭三世同厂的地方,武钢将以新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那就是全国首家钢铁博物馆——中国武钢博物馆,武钢博物馆不仅尽展现新中国首家特大钢铁厂的风云成长史,也展现中国钢铁工业的历史变迁。
在博物馆中五六个文件柜和大保险柜里,收藏了1000多件民间征集的藏品:镌刻着五星红旗、镰刀斧头、齿轮麦穗、毛主席头像的各类纪念章,登载武钢第一炉铁水出炉泛黄的报纸……
振奋人心的第一炉钢
1958年9月13日,27岁的苏恒秀非常激动。一大早他就匆匆从宿舍赶来,进行炉前检查和调试。这一天,武钢一号高炉建成投产,而且要于15时23分顺利出铁。所有人得到的指令是:一定要保证顺利出铁,同时迎接中央领导的检查。
中央领导会是谁?他很好奇,但没有时间考虑,因为所有精神都要集中在高炉上。作为原一高炉炉前技师,他就要见证武钢第一炉铁的诞生!
7月20日,已经古稀之年的苏恒秀躺在病床上,思绪被记者拉回到那个特殊年代,布满皱纹的脸上浮现出自豪。
时针指向15时,当他指挥吊车吊装炮泥时,突然看到一个再熟悉不过、在画册和书籍上看了无数遍的人走上炉台,离他就十几米远,他的心瞬间像“敲鼓一样咚咚响”。“那是毛主席,毛主席啊!”
在毛主席的注视下,第一炉铁水顺利地从铁口流出。毛主席扶着栏杆,凝视着火红的铁水流向铁罐,充满信心地说:“这次铁出的不多,今后会多的,会多的。”
(来源:华夏经纬网 腾讯网 责任编辑 彭云鹤 实习编辑 邵雨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