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是公园也是自然大课堂 武汉自然教育结出“硕果”

  2021-05-08 14:32:58
分享到:

五年,四万亲子家庭,百万人次中小学生,多名院士领衔的专家智库鼎力加盟……5月8日,2021年武汉自然教育工作会议暨公园大课堂五周年总结会上,一份记录公园大课堂五年历程的数据和事件清单,彰显出武汉自然教育的实干成绩。

四万亲子家庭,百万人次中小学生

作为武汉自然教育活动中的著名品牌,公园大课堂第一课于2016年1月17日在龟山开讲,五年来,坚持在武汉人身边的真实场景中,读城、读自然、读生态。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至今,公园大课堂在全市32座城市公园累计开展2400余场,近4万家庭参与其中;此外,公园大课堂自2018年开始从公园走进校园,开展全市中小学生自然生态研学旅行活动,至今已实现全市中小学全域覆盖,累计吸引百万人次中小学生参与。

戳视频,看看武汉孩子们这些让人惊艳的”自然笔记“

在此过程中,公园大课堂积极将课程实践总结为文本经验,先后出版了《一本会发芽的书》《一本会开花的书》《一本会结果的书》《一本会奔跑的书》《一步自然,身边课堂——自然教育武汉模式探究》《武汉植物笔记》《武汉自然教育50问》等著作,形成了独具本土地域文化特点的自然教育系列读本。其中,《一本会发芽的书》、《一本会开花的书》先后获得第一届、第二届“中国自然好书奖”入围奖。

梦想农场模式,1个变10个

今年3月,“建议鼓励大中小学开设学农实践”的提案登上热搜话题,而武汉已实践数年。公园大课堂的品牌活动植物导师课,正是一种基于学农深度体验的自然教育生态研学活动。

2017年1月,占地3000平方米的“梦想花园”在沙湖公园建成,这是植物导师课第一届毕业生设计的作品,有媒体称其为“这可能是全世界少有的一座由小学生设计的花园。”此后,植物导师课的师生们又建成了“梦想农场”,人民日报曾以“大学教授教小学生种地”发起的相关话题登上热搜。到2020年,植物导师课升级为自然导师课,同步开设植物班、动物班。其中,植物班的学员也从亲子家庭调整为幼儿园、中小学的老师,由老师们先学习“梦想农场”这套自然教育生态研学模式,再回到各自学校建起属于本校的“梦想农场”。如今,已有10所幼儿园、中小学开始着手建设。

优秀案例出炉,你上过这些经典课吗?

过去五年,全市公园、自然教育机构、科研院校广泛开展了各色公园大课堂课程活动。会上,武汉市公园协会自然教育分会还发布了“武汉市优秀自然教育案例”评选结果,19个单位的25个自然教育案例获奖。其中,湖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沙湖公园梦想农场自然教育项目”、湖北博得的“夜探江城”、脚爬客的“2020武汉市中小学生自然生态研学进校园”、乐跋教育的“长江江岸植物多样性调查生态研学活动”、道大自然的“《湿地与鸟类》生态研学进校园主题课程”、琴台绿化广场的“2020武汉三中自然研学旅行”、武汉动物园的“大熊猫求生计”、武汉盆景奇石根雕艺术馆的“我在奇石馆修化石系列课程”、和平公园的“走进花中皇后”,被评委“十佳案例”。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的“植物民俗系列课程”等15个案例,被评为优秀案例。

汉口回民小学、育才行知小学、振兴路小学、邬家墩小学、长港路小学、中山路小学、红钢城小学、武昌实验小学、武汉市第三十二中学、武汉市第十四中学,荣获“公园大课堂自然生态研学优秀组织单位奖”。

两大“国字”招牌,院士领衔两大“智库”

在公园大课堂五周年的成绩单上,有两大“国字”招牌引人注目,2018-2019年,武汉市公园协会因持续开展公园大课堂自然教育公益活动,先后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被全国自然教育总校评定为全国首批20个自然教育学校(基地)之一。

多位院士、数十名专家成为了武汉自然教育的“智库”,包括曹文宣、王焰新两位院士领衔的“2020-2021年武汉市自然教育专家库”,以及由桂建芳院士领衔的“桂建芳院士自然科普工作室专家团队”。

未来积极创建绿色营地,讲好绿色武汉故事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武汉自然教育工作也积极谋篇未来。此前,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武汉市教育局、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武汉市科学与技术协会已建立起联席会议制度,携手推进武汉自然教育发展。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负责人在会上介绍,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武汉自然教育将以“实施生态文明战略,精心绘就美丽武汉新画卷”为指导,更大力度、更大范围地撬动公众参与。今年,全新打造自然教育品牌“桂建芳院士自然科普工作室”已于4月22日在解放公园正式揭牌亮相,这是全国首个开在城市公园的院士自然科普工作室,由10位自然科学专家领衔在公园绿地主讲的第二季自然通识课,是自然科普工作室今年的主要活动之一。

此外,武汉自然教育工作未来将对照“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评估办法”,积极创建绿色营地,建立自然教育的标准体系,同时持续推进社区“绿色驿站”的建设;将探索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路径,搭建自然教育智慧服务平台;将抓住武汉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筹办国际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和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契机,通过开展“小湿地长”、“小林长”等主题活动,讲好绿色武汉故事。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林如峰 通讯员 吴晓 赵银斐 晓文)

责任编辑 吴晓文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