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直通十堰丨深入学习党史 汲取前进力量

  2021-04-16 17:49:01
分享到:

十堰,是东风事业的发源地,也号称“百里车城”,因汽车产业而兴旺的这座城,同样也是一片红色的革命热土。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十堰市的党员干部群众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百舸争流。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党史教育活动,让大家受益匪浅。

一盏马灯“照亮”一座汽车城

东风公司退休党员吴祝元:“马灯就是建厂初期不通电,天黑以后点上马灯,一方面研究工作,一方面学习毛泽东著作提高精神食粮。”

今年74岁的吴祝元是东风公司一名退休党员,最近,在车城西路社区开展的一场“红色老物件展——忆初心”活动现场,他向党员们展示了当年使用的马灯,通过讲述老物件的故事,让下沉党员一起重温东风公司建厂时候的艰苦历程。

东风公司退休党员吴祝元:“二汽建厂初期,在十分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不畏困难,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建设一个现代化汽车城所作出的努力。这种精神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对当前的年轻人来讲,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50多年前,老一辈东风建设者从五湖四海会聚到鄂西北山区,开创了东风基业。没有电,就用一盏马灯照明;没有厂房,就在“芦席棚”里生产;没有住地,就建起“干打垒”。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硬是用榔头敲出了第一辆东风车,开始了中国制造汽车的梦想。“马灯精神”也成为指引东风与十堰发展的精神旗帜。



东风公司退休党员吴祝元:“新时期“马灯精神”的核心就是坚定信念、追求梦想的激情创业精神。”

50年间,东风公司累计产销汽车4500万辆,其中产销自主品牌汽车1800万辆,累计纳税超过4800亿元,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享有汽车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

十堰市张湾区下沉党员甘贻卓:“了解了党的历史和红色精神,我将不忘初心,从党史中汲取丰富滋养,从英模的人物身上找到努力的方向。”

东风公司职工张平:“我们年轻一代东风人,一定要继承老一辈东风人艰苦奋斗的精神,精益求精做技术能手、现代工匠。”

如今,十堰市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要求落在实处,在百年党史中汲取经验和力量,在新发展阶段中找准坐标和方位,坚持走转型升级之路,延长汽车产业链条,补足短板弱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让“现代新车城”不断迸发出蓬勃活力。

亲眼看 亲耳听 红色教育入脑入心

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十堰各地革命旧址、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成为党员学习的生动课堂。党员们回顾红色故事、重温光辉历史,让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成为不竭的精神动力。

阴雨绵绵,红歌嘹亮。在郧西县关防乡二天门村红25军旧址,68岁的老村书记贾开化,正带领着郧西县人民法院的干警,齐唱红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并向大家讲述当年红军在这里艰苦卓绝的战斗故事。

十堰市郧西县关防乡二天门村村民贾开化:“这个房子是红25军223团政治部所在的驻地,当时国民党(对此地)经常进行骚扰。”

地处鄂陕交界的关防乡,曾是中国工农红军创建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1934年至1935年,红25军在这里边战斗、边宣传,用7个月时间,将部队从2500多人发展到包括地方游击队、抗捐队在内的6000多人,并最终历时10个月,最早到达陕北。如今,在这片红色的沃土上,红军留下的印记依然随处可见。

十堰市郧西县关防乡二天门村村民贾开化:“我现在讲这些故事给年轻人听,就是想让他们懂得红军的历史,珍惜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要永远跟着共产党走,把我们这个地方建设好。”

“什么是红军?红军里面的人,都是工人、农民、贫民、士兵出身,所以他们能代表穷人的利益”。这张历经烽火岁月的宣传单,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党员。

十堰市郧西县人民法院副院长汪光照:“(我们)深受感动,我们一定要向红军这种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精神学习,使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用红军的精神来开展我们的工作。”

同样,在郧阳区南化塘革命烈士陵园、房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丹江口市吕家河红三军司令部、茅箭区东沟均郧房县委县政府旧址等教育基地,党员干部和群众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向革命烈士鞠躬致敬、敬献花篮的方式,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追思。

十堰市住房公积金中心机关党委组织委员朱艳芳:“(此次活动)激励我们要牢记党史国史,坚定理想信念,凝聚担当作为正能量。”

十堰市郧阳区实验中学学生牟宇馨:“因为他们的热血,才换来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更应该要好好学习,用知识来回报祖国。”

学史明理,砥砺前行。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十堰市100多个红色教育基地,已接待全市各级党组织参观学习4000批,教育党员群众5万余人次,通过亲耳听、亲眼看、亲身悟的方式,让党史教育更加入脑入心。

发扬“移民精神” 当好南水北调“守井人”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源头,从1952年提出伟大构想,到2014年顺利实现通水,当地近30万库区百姓移民外迁,无数干部群众为之克难攻坚、牺牲奉献。今年以来,十堰将党史学习教育和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相结合,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共抓大保护、当好守井人”,确保一库净水永续北送。

十堰市丹江口大坝参与建设者李光艮:“当年我们就是用这样的工具,靠人工肩挑背扛杠子抬,完成了大坝的截流和右岸闸门达到了预定标准。”

正在讲述丹江口大坝建坝历史的老人名叫李光艮。1958年9月,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丹江口水库大坝动工开建,大坝不仅具有防洪、发电、灌溉等作用,还是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工程。当时,来自湖北、河南两省的十万民工靠肩挑背驮,用蚂蚁嗗骨头的精神完成了汉江截流大坝围堰及基坑开挖工作,李光艮就是十万建设大军中的一员。

十堰丹江口市第一中学副校长丁建忠:“他们让高山低头,让汉水绕道的决心激励了我。建坝之初,他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甘于奉献、敢于胜利的精神,我们要继承和发扬。”

自2014年12月通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安全平稳运行2300余天,累计向北方调水418.55亿立方米,水质稳定达标,超1.3亿人口直接受益,发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

十堰丹江口市第一中学副校长丁建忠:“我们将把建坝精神传递给库区的每一位年轻人,让南水北调精神代代相传。”

十堰丹江口市委党校教师张澄淼:“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党员,要继续发扬这种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精神,甘当“守井人”,保证一江清水永续北送。”

此外,以“共抓大保护、当好守井人”为主题的红色驿站,在十堰市北京路沿线23座公交站廊也同步上线,内容围绕十堰党史、十堰历史沿革、十堰生态文明建设、十堰交通事业发展、十堰红色故事、十堰红色遗址、十堰荣誉七个板块集中刊播,营造看有形象、听有内容、学有经验的党史学习教育氛围。

十堰市民牛星雨:“就是以这种流动的方式,让我们在平时等车的闲暇时间,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十堰的党史、建设史等一些历史。”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十堰市委高度重视,聚焦主责主线周密部署,强力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在全市掀起了党员干部带头、全民参与的学习热潮。通过区域联动推动党史教育“全覆盖”,情景浸入实现党史教育“随时学”,融入体验推动党史教育“活起来”,实践互动推动党史教育“更入心”,把党史学习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让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

十堰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雪峰:“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组织开展好相关的宣讲活动、学习活动,围绕着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把群众关注的问题办好、办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争当标兵、走在前列、开创新局的强大动力。

监制:郭小容

编审:徐瑗

主编:陈赟

统筹:邱惠 周晓焕 李碧荣

记者:湖北广电十堰融媒体记者站 杜可飞 赵龙文 十堰台 翁红 郧阳区融媒体中心 姜双双

通讯员:刘慧 罗丹 陈华平 杨洪霞 徐春晓

新媒体编审:邓国辉

新媒体编辑:晓文 谭思为(见习)

责任编辑 谭思为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