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里的十万个为什么⑫ | 红军为什么给“山大王”送去一百杆枪?
1927年,毛泽东带领经历秋收起义、亟待休整的起义部队进军罗霄山脉。易守难攻、地势险峻的井冈山,进入了他的视野,然而“山大王”王佐、袁文才对起义队伍充满敌意。
有道是“强龙不压地头蛇”,毛泽东率部到达三湾的当天,就派人给袁文才送去了一封信,提出“上山”的请求,希望得到他的支持和帮助。在遭到“山大王”袁文才的婉言拒绝后,毛泽东决定亲自登门拜访。
井冈山雕塑园内,王佐雕像
交友岂能动刀枪
出发前,毛泽东身边的许多干部都担心此行风险太大,特务连连长曾士峨提出要派全连跟随,保护毛泽东的安全。
毛泽东则开玩笑地说:“拉出你们100条汉子,岂不让人更担心?我说过了,明天只有我和宛希先同志去嘛,我一个瘸子加一个矮子,他们就不怕喽。”
见大家仍旧不放心,毛泽东又说道:“我和宛党代表这次去不是同他们对阵的,是去交友的,交友岂能动刀枪,心诚则灵嘛,不会出么子事的,大家放心,请解散回去吧!”
从上午十点谈到太阳快落山
10月6日,毛泽东在距茅坪不远的大仓村第一次会见了袁文才。这次会见,颇有“鸿门宴”的架势,当年随袁文才前来会见的苏兰春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大仓会见是寒露前两天。毛委员由砻市经茶梓冲进来,共来了七个人五匹马,有的穿大衣,有的穿长衫,毛委员披了件大衣。
袁文才当时不了解毛委员的部队,心里有点怕,预先在林家祠堂埋伏二十多个人、二十多条枪。这二十多人枪始终没有给毛委员发现。袁文才在林家祠门口石桥上等候毛委员,如果发现毛委员带兵来,便命令祠堂里的人马准备战斗。后来见毛委员只带了几个人来,便迎了上去,一直把他们带到林凤和家,吴石生在门口杀猪迎接毛委员。毛委员和袁文才边吃瓜子花生、喝茶,边说话,从上午十点谈到太阳快落山。”
决定赠送100支枪
会见中,毛泽东充分肯定了袁文才反抗豪绅地主阶级的革命精神,并决定赠送100支枪、一些马鞍及手枪套给他们,用以表示革命军非但不会“吃掉他”,还会用武器装备他的部队。
毛泽东诚恳的态度感动了袁文才,他不但表示同意工农革命在茅坪设立红军医院,而且在次日亲自带领部队和当地群众热烈欢迎毛泽东和工农革命军进驻茅坪。
一边替他们抱小孩,一边灌输革命道理
争取了袁文才,下一步便是争取王佐。这次,毛泽东派出了“统战专家”何长工。何长工跟随袁文才的代表一同上山,向王佐说明毛泽东的队伍是老百姓的子弟兵,共产党是穷苦百姓的救星等许多道理。
何长工回忆说:最初工作很难做,很难接近,便去接近王佐的母亲、兄弟和老婆。为了多接近他们,经常替他们抱小孩。就这样,何长工一边替他们抱小孩,一边向他们灌输革命道理,逐渐使这位“打富不打贫”的“山大王”明白了毛泽东的一片诚意,愿意迎毛泽东的队伍上山,但心中始终有戒备之心。直至后来,红军帮助王佐除掉了宿敌——勾结官府、欺压贫民的尹道一,才使他真正心服。
10月27日,在王佐的亲自带领下,毛泽东率部进入井冈山的中心——茨坪,将革命的红旗插上了井冈山。从此,毛泽东在井冈山点燃了“工农武装据”的星星之火。
1928年初,袁文才和王佐所部经过改编后正式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1928年4月,红四军成立,袁文才和王佐分别任红四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二团团长和副团长。1929年1月,袁文才还任职红四军参谋长随毛泽东、朱德出征。王佐曾任红五军的司令员,在湘赣边界开展游击战,使井冈山红旗始终不倒。
(综合人民网等,责任编辑 苏逸冰 金韦蓉(实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