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故事 理论视角丨《是这个理》鱼虾泼泼初出网
鱼虾泼泼初出网,又是一年丰收时。从“望池兴叹”到“开捕满仓”,从“养殖小白”到“养殖能手”,科技创新如何赋能现代农业,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翅膀”?由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省委网信办联合主办,湖北电视综合频道联手长江云推出的系列理论故事节目《是这个理》之《鱼虾泼泼初出网》正式上线,一起跟随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孔浩的脚步,去探寻背后的答案。
高校老师亲自下塘 和渔民一起开捕啦!
在天门工业园沉湖管委会的标准化精养鱼塘边,孔浩老师已经换好专业捕鱼装,亲自下塘体验如何抓鱼捕鱼啦。
孔浩:这鱼怎么这么有劲啊。
渔民:好水出好鱼啊。
孔浩:好水出好鱼 养得这么好品质 有什么技巧吗?
渔民:要多跟它做几次保健。
是谁养得这一池好鱼,他又有什么“尖板眼”?今天我就要去拜访一下湖北水产圈内的养殖达人付志军,探寻引领湖北水产行业健康科学发展的硬核力量。
和鱼儿打交道30多年 他见证科技带来的巨变
和鱼儿打交道30多年,从最初的20亩鱼塘到现在2000多亩养殖基地,从“四大家鱼”到现在养殖特种鱼类,付师傅和妻子养鱼就像养孩子一样,守在鱼塘边精心呵护。
天门工业园沉湖管委会养殖户 付志军:我们一般在越冬之前,我们就要做好内保健,把这样的工作做好。做好了以后。开春(鱼)发病率就相对降低很多。
1993年,付志军从仙桃一所技校水产养殖专业毕业,后在天门渔业站做技术员。1995年起,他决定承包鱼塘自己养鱼,可没想到,在一次养殖鮰鱼时差点血本无归。
天门工业园沉湖管委会养殖户 付志军:几个队长他们看到鱼吃得好,就盲目(投食)加量。不到五天时间,我赶回来的时候,第二天第三天就大规模死亡,这个教训是很惨痛的。
孔浩:您看到现场是个什么心情?
天门工业园沉湖管委会养殖户 付志军:手足无措,没有办法。
这样惨痛的教训后,并非只有付志军一个人碰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渔业养殖蓬勃发展,但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新问题。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草鱼出血病的发生,导致我国鱼产量急剧减少,为保障市场供应,国家启动的“七五”“八五”科技攻关计划中,原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王伟俊和朱心玲两位专家,承担了其中的草鱼出血病的防治技术和爆发性鱼病防治技术等研究项目。
原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病研究室主任 王伟俊:从理念上来讲的话,内脏性的疾病必须用内服药,所有的动物和人类都是这样。研究过程,成功只有一次,失败可能上百次。你像我们研究草鱼出血病,研究了十年,才找出防治方面的办法。没有这个治疗方法,草鱼出血病拿不到国家奖。
经过长达十多年的研究,王伟俊和朱心玲两位专家成功研究出了板蓝息毒敏、达克菌、应激宁等高科技产品,有效解决了困扰行业多年的众多爆发性、应激性鱼病难题,但怎么将这一先进科研成果真正转化到实际生产中去?
武汉华扬动物保健集团董事长 张金林: 要知道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是非常非常难的,是要花费太多太多的钱和精力。而且我们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也没有多少钱,就是我们拉着内服药去帮着客户去教他用。我们亲自把它打开去饲喂,一点点来积累数据,才能在养殖户心目中树立口碑。
天门工业园沉湖管委会养殖户 付志军:现在我们利用了高科技产品,这样给我们规模养殖带来了可控性。
95后从事养殖 他靠啥在市场立足?
和付志军不同的是,95后的孙宇林涉足养殖行业,首先选择就是特种养殖。2016年,孙宇林大学毕业后,开始从事虾稻轮作经营。天还没亮就下塘口,半夜巡塘更是工作常态。可就是这样干,第一年下来还是亏了不少钱。
孙宇林父亲 孙孝军:孩子肯定是心不甘,肯定想重新再起啊。第二年他到长江大学去学这个水产,连续学了三年。
在恶补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孙宇林接触到了不少养殖高手和最新的养殖技术,小龙虾养殖中最为棘手的“五月瘟”难题,终于拿下了。在技术员的指导下,第二年孙宇林养虾就扭亏为盈。事实上,孙宇林遇到的难题并不是个案。对此,武汉华扬动物保健集团联合武汉大学研发的华扬肽系列产品能有效调节动物免疫力,解决一些养殖中的疑难问题。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华扬技术顾问:最大的优势我们是生物类制剂,传统产品是小分子类制剂,它有一定的水体污染,还有动物体内的残留问题。但是生物制剂是不存在这样问题,因为它本身也是可以作为营养的一部分,也可以被动物吸收掉。
襄阳市襄州区古驿镇养殖户 孙宇林:2018年2019年我们已经验证了,2019年卖苗子,那每天早上基本上是一万多(元),确确实实是受益了,虾子抢到要。
目前,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孙宇林成立了养殖合作社,很多80后90后年轻人入社共同发展,也有一些60后70后老渔民慕名而来主动加入。
襄阳市襄州区古驿镇镇长 李武全:我们政府也研究出台了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种植、规模养殖的一些奖补意见。通过这些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也促进了我们农业转型升级,通过人才振兴带动我们产业振兴。
在农村,不仅有像付志军一样坚守最初梦想,见证时代发展的老渔民,也涌现出一批像孙宇林这样80后、90后“新农人”,他们重科技、敢创新、善经营,按下了农业发展的“快进键”,更跑出了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天门工业园沉湖管委会养殖户 付志军:科技作用日新月异,手机一点开,在不在这里,我们都可以点开看一看,知道我池塘的动态,降低了养殖风险。
襄阳市襄州区古驿镇养殖户 孙宇林:我想通过我自己更加努力,学好科技、用好技术,让我们大家过得越来越好。
襄阳市襄州区古驿镇养殖户 阿龙:准备今年把养鱼这块再扩大个几十亩,多挣点钱。
襄阳市襄州区龙王镇养殖户 彭玉佩:因为他们有技术、有科学、有眼光,有共同的理想和梦想,加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科研院校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服务,让农业技术迭代升级,企业更通过深入而又扎实的农业服务,打通了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的“最后一公里”,让更多尖端科技得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来源:湖北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