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123模式”擦亮脱贫攻坚成色——县发改局驻村帮扶工作侧记

云上巴东  2020-12-01 09:22:58
分享到:

东流河村地处巴东县野三关镇东南角,距集镇约50公里,东连长阳县榔坪镇,一条招徕河将该村分割为东流河和西流坡两个自然村。边角村的区位,薄弱村的窘境,让该村陷入贫困。因为贫困,村民一度在发展之路上迷茫地自嘲为“东摇西荡村”。

2015年,巴东县发改局驻村“尖刀班”进驻后,以“123模式”精准帮扶,拉开了东流河村涅槃的序幕。

建强“1”个战斗堡垒

初冬,从西流坡到东流河,沿路一幢幢新修的漂亮民居,醉卧田园,美不胜收......

“儿子是党员,女儿也是党员。现在因为党的好政策脱贫了,我也要争取入党,不能拖全家人的后腿!”东流河村3组村民赵光远谈及递交入党申请的初衷,话语朴实坚定,“如果我能顺利加入党组织,我一家四口就有三个党员呢!”

赵光远家境贫穷,但志不穷。在驻村“尖刀班”的引导下,他自2015年通过发展木瓜、柑橘种植和生猪养殖等产业,摆脱困境,先后送儿子入伍,供女儿大学毕业,一双儿女先后入党。

2019年2月28日,他递交入党申请书;2019年9月2日,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2020年10月12日,被确定为发展对象。脱贫后的赵光远,正在向自己的人生梦想迈出坚实的脚印。

至目前,全村递交的8份入党申请中,脱贫户就有4人。

脱贫户坚定地向党组织靠拢,是东流河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缩影。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在推进脱贫攻坚进程中,驻村“尖刀班”大力实施“抓支部、用支部、活支部、强支部”工程,吸引致富能手和青年村民回乡,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号召力。

2018年村委换届期间,东流河村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凸显,培养储备的后备干部中3名年轻人成功入选村支两委,其中39岁的丁权力当选村支书,47岁的赵明大当选支委委员、村委副主任。最大年龄48岁,最年轻干部29岁,东流河村村支两委班子首次实现了年轻化。

打造“2”个千亩产业

11月24日,在西流坡柑橘场,“尖刀班”班长成劲松带领村支两委成员,现场查看丰收在即的椪柑,并谋划市场销售路径。

脱贫攻坚,发展产业是关键。经过“尖刀班”、村两委、产业能人和党员群众代表多轮次的产业“诸葛会”,东流河村最终锁定了木瓜、柑橘“‘2’个千亩产业”脱贫蓝图。

“内功”发力。让村办企业经营村内西流坡柑橘场,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不仅培育了每年2.5万元的村集体经济“财源”,还赋予了柑橘场栽培、管理、营销等创业培训基地功能,让村民在“家门口”学习柑橘产业技能。至目前,全村共发展柑橘869亩,计划2021年实现千亩规模。

“外力”共享。通过引进邻村上阳坡木瓜专业合作社的技术服务、市场营销、链接贫困户机制等成熟模式,大力发展木瓜产业。至目前,全村共发展木瓜1800亩。

“奖扶”提速。有了“内功”发力、“外力”共享后,“奖扶”就成了“激活产业一池春水”的“加速器”。今年,该村加大产业奖扶政策落实力度,对产业大户“论功行赏”,已申报种植面积1亩以上的木瓜大户145户572.4亩57240元、柑橘74户201.75亩20175元。

打赢“3”场攻坚硬战

脱贫攻坚的标准,就是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在脱贫标准上,既不能脱离实际、拔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能虚假脱贫、降低标准、影响成色。

结合东流河村情实际,驻村“尖刀班”誓言拿下水、路、房“3”场攻坚硬战。

东流河村水资源稀缺,精准扶贫前,村民大多饮用“天落水”。安全饮水,成为全村最大的民生问题。经过驻村“尖刀班”和村支两委的苦苦寻找,终于发现一处远隔9公里、需要跨越招徕河天险和宜昌市长阳县榔坪镇乐园村的水源。要想成功引水,穿河谷、跨地区、长距离、大落差、高投入的五道难关,必须关关跨越。在多个部门的支援下,该村量身定制了跨越河谷的“悬索输水工程”、抗压大落差的70钢丝骨架管,以及“一年筹备、两年实施、三线供水”的引水规划。2019年6月,总投资近300万元、总长度超过2.35万米的“三线供水”主管线和近9万米入户支线的集中供水工程竣工,历经四年,该村终于实现了“一管清水进农家”。同时,还惠及到邻近的茶园岭村150户村民。

随着安全饮水攻坚的完胜,道路交通、住房安全攻坚硬战也捷报频传。近年来,东流河村道路硬化及砂石路改造总里程达38公里,不仅实现了道路“户户通”,还打破千亩产业外销的“瓶颈”;通过“危改+易迁”双向发力,全村先后实施危房改造185户,易地扶贫搬迁34户,几乎再造半个“东流河新村”。

六年攻坚,不辱使命。县发改局驻村“尖刀班”运筹帷幄“123模式”,擦亮了东流河村的脱贫攻坚成色。

(云上巴东特约记者 张应喜  责任编辑  严玉玲  审核人  邓毅)

责任编辑 黄静蕾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