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好了 村民笑了 宜都大溪村美丽蝶变
“2015年,村民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去年这个数字就变成了25000元,增长8倍多。” 宜都市红花套镇大溪村村支书陈长红告诉记者。10月21日,“决胜之年看湖北—网络大V荆楚行”活动来到湖北宜昌,大V们走进宜都市红花套村大溪村,了解该村脱贫攻坚情况。
车子一路驶来,沿路橘果飘香,碧水荡漾,一条宽阔的柏油村路延伸到葱郁的大山深处……大V们不会想到,这个美丽的小山村,3年前还是省级贫困村。如今这里已变成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示范村。2017年,大溪村112位贫困户全部摘掉贫困帽。
短短几年时间,大溪村如何实现华丽蝶变?
甩掉贫困帽 搬进幸福家
大溪村位于宜都市红花套镇西部山区,全村版图面积32.1平方公里,耕地861亩,过去,全村共291户、866人,其中贫困户就有43户、112人。
四面环山的大溪村,山大人稀,地形狭长,产业基础一度十分薄弱,毛竹和柑橘是当地主导产业。村民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在泥土里抠钱,忙忙碌碌一整年,收入却微乎其微。
58岁的林毓森是五组村民,曾住在大山深处,距离村委会约15公里,出来一趟要走几个小时,“经常是看天出门,下雨都不敢走远”。辛辛苦苦忙碌一年,收入甚微。2015年,林毓森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6年10月,林毓森一家三口搬进村里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走出大山,林家的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走进林毓森的新家,记者看到屋里的设施与城里的家庭没两样——二室一厅的房子宽敞明亮,平板电视、电冰箱等一应俱全,摩托车直接开到家门口。
搬得出,能就业,收入还稳定。林毓森算账:他在村里的渔业养殖基地上班,每月收入2300元;妻子在村里做保洁,每月收入250元;家里4亩土地流转费每年2600元,参与分红600元,光伏补贴每年3800元……“我一个人的工资都赶上了过去全家的收入。”他咧着嘴笑了。
产业扶贫 铺就致富路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溪村要想脱贫致富,只有依靠大山发展相关产业。2017年,经过镇委政府和市镇两级财政部门的积极申报争取,大溪村被纳入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正式启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围绕打造醉美大溪、灵秀大溪,实现农旅结合、旅游观光,助推村级增收、村民致富的目标,当地既打好当前的基础,又着眼于长远的发展,3年来,一年一变样。
过去只能在江水中生长的鲟鱼,随着“鲟鱼上岸”如今“游到”大山中,不仅吸纳35名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增加了村民的整体收入,还为大山深处增添了一抹亮丽的风景。养殖户介绍,一条鱼能卖上10万元,鲟鱼还能做成鱼子酱、鲟鱼皮包、鲟鱼皮带等产品,为村民带去收益。
2017年9月,大溪村注册成立宜都裕农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大溪鲟谷上侧及龙洞湾流转35亩土地,建设50个标准大棚,种植羊肚菌。合作社负责人方秉华介绍,基地年产羊肚菌干货300公斤,年收入约15万元。每年为贫困户人均增加务工收入1.5万元,贫困户每年可参与分红2万元。
然而羊肚菌每年种一季,3月底采收完毕,此后大棚闲置长达8个月,“土地闲一时,人就闲一年”。如何增加土地利用率让农民增收?2019年,合作社从当地一家菌业研发企业采购10万株灵芝苗试种,获得成功。基地种植的灵芝每年可采割3次。除作中药材入药外,合作社还发展灵芝盆景种植,提高农特产品附加值。目前,大溪村灵芝种植面积达12亩。
农旅融合 畅享新生活
近年来,结合大溪村独特地理优势,以自然山水风光为主色调,利用大溪水库及流域湿地环境,集休闲游览、户外运动于一体,建设一条“路在林中,房在园中,四季有花,月月有彩”的生态走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小桥、流水、人家……群山环抱的大溪村,恬静秀丽,犹如世外桃源。2019年9月,该村入选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示范村名单。
沿着潺潺的小溪,来到大溪水库。站在双曲拱坝坝顶,万顷碧波环绕绵绵青山,野鸟戏水,游人泛舟,恬静秀丽,美不胜收。“来到群山环抱的大溪村,犹如置身于世外桃源。”游客赞不绝口。
如今,大溪村绿色葱茏、空气新鲜,宽阔的柏油马路环绕村庄,车流不息;布满鹅卵石的河滩上,游客们白天尽情嬉闹,夜间烧烤,欢声笑语在山谷中回荡……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曾晗 周鑫 摄影周瑞骐 周筱欢 责任编辑 胡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