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看非遗丨编钟国乐话非遗 “掌上云听”曾侯乙
编者按:编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打击乐器,兴起于夏朝,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主办,湖北广电长江云新媒体集团承办的“文脉颂中华”湖北非遗新媒体传播主题活动,推出“AR看非遗”项目,制作了湖北首款“掌上互动编钟”,三维呈现传统编钟细节,植入演奏器具,线上互动演奏传统“金声玉振”。
以编钟和编磬为主奏乐器的音乐源自商代,盛行于周代,是当时宫廷乐器的主流,古人用“金石之声”和“金声玉振”来形容这种庄严肃穆、和谐唯美的音乐场景。
(湖北省博物馆编钟演奏现场)
湖北随州出土的战国曾侯乙编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是我国目前出土数量最多、重量最重、音律最全、气势最为宏伟的一套编钟,长7.48米,高2.73米,这样庞大的体积,至少需要5位乐师相互配合才能进行演奏。
(曾侯乙编钟)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非遗文化重获新生。在湖北省博物馆指导下,长江云联合华科创业团队武汉冰焱科技,共同研发了湖北首款“掌上互动编钟”。
(“掌上编钟”互动效果)
这款“掌上互动编钟”是以“曾侯乙编钟”为原型,通过三维建模,再现“曾侯乙编钟”全貌,并在作品中植入AR交互效果。通过手机屏幕,用户即可演奏这套两千多年前的青铜乐器,了解战国编钟的相关知识,聆听千古绝响的“金石之声”。按照以下步骤操作,即可马上体验。
“掌上互动编钟”使用说明
第一步:扫描下方二维码,用浏览器下载“曾侯乙编钟app”(目前只支持安卓手机);
第二步:打开app,横屏使用,扫描下面的编钟卡片(直接保存图片分享,让更多人玩转“掌上互动编钟”);
第三步:手机屏幕上会显示AR互动效果的“曾侯乙编钟”,可以旋转移动屏幕或图片,放大缩小查看编钟模型和组件;点击“简介”图示,收听编钟小知识;点击“编钟”图示,收听编钟演奏曲《东方红》;还可以点击编钟演奏器具,体验手动演奏的乐趣。
喜欢的朋友也可直接保存以上图片,通过微信、QQ、朋友圈分享,让更多人一起玩转这款“掌上互动编钟”。
策划:曹曦晴
记者:孙俊、曾晗
美术设计:向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