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送您一幅博物馆艺术地图 孟夏景明又逢君,湖北部分公共博物馆迎来重启

  2020-05-18 09:49:43
分享到:

武昌方舱使用的除颤监护仪

◀原江汉方舱抗疫总指挥孙晖院长使用的对讲机

◀战国神人操蛇寿面纹甬钟

◀明弘治款鎏金钟

▲施南土司夫人金凤冠

▶“八路军、新四军中原军区”佩章

◀宋代卧女荷叶三彩枕

▲中共五大代表李维汉使用过的柳条箱

◀清代“乾隆”款青玉双凤交颈壶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北周大象元年黄州府印

▲春秋玉璧

▲战国时期丝绸秋衣

▲金发卡

▲战国时期弩机

▶东周大铜斧

◀鎏金龙首马蹬

今日是第44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2020年的“国际博物馆日”,对于我们而言注定与众不同。我们历经生死考验,我们众志成城,湖北、武汉迎来了生活的有序复苏。

武汉市属公共博物馆大部分“重启”,湖北博物馆界纷纷讲述“抗疫物证”背后的故事

暗夜终有破晓时,疫去人安再相见。

记者了解到,今日起,武汉市属公共博物馆大部分“重启”,在闭馆阔别100多天后,武汉博物馆、武汉革命博物馆、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江汉关博物馆、中山舰博物馆等场馆,在孟夏景明时节又与君相逢。湖北省内荆州博物馆、襄阳市博物馆等受关注的重要公共博物馆,也已于前期开放。湖北省博物馆、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等部分博物馆,仍在闭馆中,请观众静待佳音。

今日在南京博物院举行的中国主会场活动,将有两大亮点。一是,一年一度的“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揭晓公布,湖北有两大展览入围评选,分别是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的“江汉泱泱 商邑煌煌——盘龙城遗址陈列”、武汉革命博物馆的“纪律建设永远在路上——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二是现场将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代表性见证物捐赠仪式。

记者了解到,湖北各大博物馆行动迅速,防疫期间纷纷收藏“抗疫物证”,火神山、雷神山建设者的头盔,方舱医院院长的纪念章,医生用于抢救生命的呼吸机,各省援鄂医疗队员写满祝福的防护服,均被收藏。

讲述“抗疫物证”背后的故事,成为今年“国际博物馆日”湖北博物馆界的特色活动。记者了解到,5月18日,“守望相助一家亲”——武汉革命博物馆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物证捐赠仪式,将在武昌农讲所举行,原武汉江汉方舱医院院长孙晖、《武汉莫慌,我们等你!》《阳台里的武汉》导演乐书婷等8位各行各业的代表,将讲述他们的抗疫经历,今天的记忆将成为明天的历史!

从中华文明中寻找精神力量,这些镇馆之宝不容错过

记者了解到,恢复开放的博物馆,均采用错峰、限流、提前预约参观,不接受现场临时参观。大家可提前规划安排,做好预约,避免聚集。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打卡各家博物馆必看的“宝贝”?楚天都市报记者从全省40家重要博物馆,搜罗了近400件精品文物,从中又精选了部分场馆的镇馆之宝、特色宝贝,制作成《博物馆艺术地图》供您收藏赏鉴,也借文物祝福疫后安康。更多文物精彩,请关注“看楚天”APP人文频道《云游博物馆》,每天推出。

“钟”南捷报,晟世太平

作为全国八大重点博物馆之一的湖北省博物馆,馆藏珍品琳琅满目,拥有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元代青花四爱图梅瓶等镇馆之宝。

曾侯乙编钟被誉为古代世界“第八大奇迹”,拥有“一钟双音”的奇特音效,它的原件曾在1997年香港回归庆典中,与现代化管弦乐一起,实现跨越2500年的合奏;2016年,它的复制件随习主席出访,在埃及神庙奏响中华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的“对话”。

深埋地下2000多年,仍然削纸如泥,“天下第一剑”越王勾践剑,见证了勾践一生不畏艰辛不惧困难,将越国带向强盛的历史。2017年,这把剑登陆央视《国家宝藏》,吸睛无数。

“梅”开五福,平安长久

中国瓷器以青花瓷最为世人所知,其中以元代青花最为珍贵。湖北的博物馆,收藏有两件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一件为省博收藏,一件为武汉市博物馆收藏,都是两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梅瓶绘制了四幅图——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鹤,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君子的高洁。两件宝贝图案相似,身世却大不相同。省博的梅瓶2006年出土于湖北省钟祥市郢靖王墓,据记载,郢靖王去世后,郭氏因深爱郢靖王,便对镜梳妆后自尽,与夫君合葬,而她生前最爱的四爱图梅瓶成为其最珍贵的陪葬品。而武汉博物馆的梅瓶是一对夫妻1987年以数百元的价格,卖给武汉市文物商店武胜路门市部的。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荆州博物馆最有名的是西汉古尸和战国丝绸。西汉古尸1975年出土于荆州郊区凤凰山168号汉墓,尸体的皮肤、肌肉皆有弹性,关节可以活动,牙齿齐全且牢固,脑壳完整,内脏器官齐全,骨骼正常,与新鲜组织非常接近,体内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也有不同程度的保存。古尸名为“遂”,江陵县西乡市阳里人,生前爵位为五大夫(西汉二十等爵的第九级),死亡年龄约60岁,下葬时间为西汉文帝十三年。观众称呼他为“遂先生”。

1982年,荆州马山砖瓦厂一号楚墓出土了一批距今2400多年的战国纺织品。面对这些连今人用高科技都难以复制出来的丝织物,当80岁高龄的沈从文先生受荆州博物馆之邀去鉴赏这批战国丝绸时,耄耋老人竟然“扑通”一下跪倒在地。其中一件战国时期的凤鸟花卉纹绣浅黄绢面绵袍,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依然完整不腐,归功于被称为楚绣的刺绣针法,一针一线,针针相扣,如今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件战国时期丝织秋衣,用整块衣料制成,纹饰华美,构思奇异,飘逸灵动,艺术感十足。

不避“斧”钺,一往无前

相较于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博物馆、荆州博物馆等馆的艺术性较强的文物,黄石博物馆收藏了大批量古代生产实用性较强的文物——铲子、斧子。其中,一把春秋时期的大铜斧,是1973年大冶铜绿山矿一位技术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偶然发现的,随后,寄到了国家历史博物馆进行鉴定,从此掀开了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遮盖了4000年的面纱。2012年,更引人遐思的是,考古人员在铜绿山岩阴山脚遗址考古发掘时,竟然发现了35枚距今2500多年的古人脚印……

温润如“玉”,气贯长虹

随州是“编钟之乡”,曾侯乙编钟就是在那里出土的。随州博物馆所藏的一套随州擂鼓墩二号墓编钟——神人操蛇兽面纹铜甬钟,它的音色、间律均与曾侯乙编钟相通,两者称为“姊妹钟”。宜昌博物馆所藏的一件春秋玉璧,历经两千多年,仍泛出温润光泽。赤壁博物馆所收藏的一件凤纹弩机,是可以和近代的“来福枪”相媲美的中国战国时期弩机,是古代工程技术的杰出成就之一。武汉革命博物馆所藏的中共五大代表李维汉使用过的柳条箱、大悟县革命博物馆所藏的“八路军、新四军中原军区”佩章,是上世纪中国革命路上的红色记忆。更多精彩文物,请阅览《博物馆艺术地图》。

来源:楚天都市报 记者 徐颖

(责任编辑 黄静蕾)

责任编辑 黄静蕾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