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有笑!有泪!村支书们的脱贫攻坚故事会

湖北之声  2020-01-16 22:53:16
分享到:

2020年

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

关键一年

也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的

交汇之年

本期湖北之声《万敏会客厅》的主角是

三位扶贫攻坚最前线的奋斗者——

来自最基层的省人大代表

三个村儿的村支书

他们给大家带来

一场精彩的脱贫攻坚故事会

产业扶贫

打造一个“回得去的故乡”

讲述人:湖北省人大代表、罗田县骆驼坳镇燕窝湾村党支部书记徐志新

10年前,我刚回到燕窝湾村的时候,户籍人口1300多人,常住人口还不到400人,多半是老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满目荒山,燕窝湾里一只燕子都看不到。想要改善环境,发掘资源,连一个能种树的人也找不着。这些年,通过引进能人还乡,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与康养服务等支柱产业,穷苦的小山村焕然一新,变成生态农业观光景区。

家乡越来越好,也让不少困难户看到了希望。2018年6月27日,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走访黄冈罗田县燕窝湾,看望一位60多岁的困难党员张建初。张建初身患癌症,干不了重活。经过培训,他可以带着队员养护家门口的一片树林,月收入2300元。儿子张涛原本在武汉打工,收入微薄,村里把他培训成大厨,每个月收入有6500元。看了张家的沼气灶、自来水,蒋书记又看见一旁的张家小孙女,便蹲下来问:“你觉得家乡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孩子的一句话让大家忍不住落下眼泪。她说:“家里最大的改变就是原来一年只能见到一次爸爸妈妈,现在每一天都能见到。”徐代表和主持人四目相对,可以看到对方眼里噙着的泪。

蒋书记当时很感慨,说产业帮扶到位,可以解决很多社会问题。所以真正要解决脱贫,还得要发展产业,实现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为当地居民打造一个“回得去、过得好的故乡”,把这个基础立起来,像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乡村治理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扶贫先扶志

兜底不兜懒

讲述人:湖北省人大代表、湖北省阳新县洋港镇泉口村党支部书记陈迪强

咱们当地有一个贫困户叫陈敬堂,身有残疾,左手完全失去功能,连个像样住房都没有。做精准扶贫工作的时候,我第一个就想把他“扶”起来,介绍他去新建设的花菇基地工作,一天最少有一百元的工钱。没想到他做了几天就因为怕累不想做了。

没办法,只好继续给他做思想工作,不断引导鼓励,就像“哄”自家的小孩一样。正好2016年的时候有一个易地搬迁的指标,一下子解决了他的住房问题。因为搬家,我又帮他介绍了一份收拾垃圾的工作,他又差点因为怕累而放弃。三番五次地劝说和鼓励之后,他终于下定决心,抽掉“懒筋”!2019年,他不但靠自己给房子“加层”——在原来的基础上又盖了一层,还在旁边新建了厨房。

所以,精准扶贫真的是要用心去做,才能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和心态,才不容易返贫。人穷志不能短,扶贫必先扶志。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幸福嘛!都是奋斗出来的。

无人照料的留守儿童

哭声如何变笑声?

讲述人:湖北省人大代表、竹溪县龙坝镇吴坝村党支部书记陈可立

2019年的6月20日,竹溪县下起大雨,我接到一个村民的电话,说他家隔壁的孩子们在哭。我赶过去一看,是邓鑫和邓苏涛姐弟俩在家里哭。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中只有这姐弟俩,平日里只有离家比较近的姑父不定期来家里看看。当天的大风把电线挂断了,没有电就做不了饭,电话也欠费停机,他们不知所措伤心地哭起来……

我先安排人送饭给他们,找人把电线接好,给了姐弟俩200块钱,让他们充话费。接着给他们的父母打了电话,孩子在这头哭,母亲在电话那头哭。我就跟他们商量,只有两个孩子独自在家肯定不行。在我的安排下,孩子父母终于可以在家门口就业了。母亲去手套厂上班,父亲在基地种香菇。再过几天,两个孩子就可以见到爸爸妈妈了。孩子们终于笑了,对我说:“陈叔叔,你给我爸爸妈妈做工作,让他们都回来,太感谢你了。”说到这里,陈代表忍不住哭了,连连对着大家说:就说这么多吧,我也说不下去了……

现场速记

在湖北之声《万敏会客厅》“脱贫攻坚故事会”的录制现场,大家的情绪起伏就像“过山车”。上一刻还在为产业帮扶到位、贫困户一家的荷包“鼓起来”而欣慰,下一刻就为小姑娘的一句“天天能见到爸爸妈妈”而哽咽泛泪;前一秒还在为贫困户“扶不起”而着急,下一秒就被村支书“像哄自己孩子一样,哄着干活”的画面逗得捧腹;上一刻听到留守姐弟艰难独自生活而心酸,下一刻就因他们的父母即将回到孩子身边而潸然泪下。

或许这也正是千千万万的扶贫工作者都经历过的真实感受,也正是因为这份初心,这份坚持,让他们在最基层践行着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推动着“造血式”产业扶贫,让老百姓有了与贫困作斗争的斗志和勇气,彻底摆脱贫困、进而实现乡村振兴,过上真正意义上的美好生活。

(责任编辑 邱方蕾)

责任编辑 邱方蕾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