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票价未涨,这列70年“车龄”的Z37/8次红旗列车你坐过吗?
1225公里,京广铁路上武昌站到北京西站的距离。
多年来,从夜幕至黎明,这条大动脉上都飞驰着一趟与新中国同龄的列车——Z37/8次列车。
1949年11月,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北京至武汉间开行了137/138次列车。后来,这趟列车先后更名,最终于2004年定名为Z37/8次列车,其中Z37次为北京西站至武昌站,运行10小时32分;Z38次为武昌站至北京西站,运行10小时42分。
开启列车服务标准先河
“10车5包的抽纸没有叠成三角形露出来,整改一下。”
“9车2包的窗帘没有定位整齐,再检查一下。”
9月23日晚上6时30分左右,从武昌发往北京西的Z38次列车从武昌客车车辆段缓缓出库,当日值乘的列车长高露开始抽检车厢卫生情况,不时通过对讲机提醒列车员整改。
从下午16时接车到列车出库前的2个多小时,是列车员们打扫车厢卫生、准备乘务工作的专属时间。
“和老前辈们相比,我们轻松多了。”高露还记得,两年前,她第一次走进武汉客运段直达车间,头一件事,就是参观Z37/8次列车的荣誉室。一面面锦旗、一座座奖杯、一块块奖牌,都在诉说这趟列车的光荣历史。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白毛巾竞赛’,列车长都是拿着白毛巾检查卫生,哪条毛巾黑了,就说明卫生没搞好。”高露虽未经历,却对每个年代的Z37/8次列车服务特色烂熟于心。“那时候是‘绿皮车’,设施简陋,没有空调,地板都是木头。列车员们用牙刷刷地,一搞就是五六个小时。”
图为:列车员做出库整备
1960年代,“想、急、帮”服务法享誉全国。“想在旅客上车前、急在旅客旅途中、帮在旅客下车后。”退休已13年的乞萍,1972年成为Z37/8次列车上的一名列车员。据她回忆,为了在出库前给旅客准备一杯凉茶,她们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鄂豫两省交界的李家寨、鸡公山采茶。
传承“想、急、帮”优良传统,迈入新世纪,列车员们又前往宾馆、航空公司“取经”,推出“儿童快递、粉色关爱、商务秘书”等特色服务。近年来,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该列车又创新了“漫旅式特色服务”,包括禁烟糖、母婴帘、家庭服务箱、“书馨漫吧”读书角、无干扰等服务。
对乘客来说,Z37/8次列车只是一种出行工具;但对列车员来说,这是一列京汉先锋号红旗列车、中国列车的服务标杆。
从“绿皮车”化身成全列卧铺的“移动星级宾馆”,70年来,这趟列车一直严格保持着红旗列车的优良传统,先后走出了4名全国人大代表,40多位全国、省部级劳模。
20多年票价未涨
“人多票贵。”与Z37/8次列车的第一次相遇,1968年出生的刘华刚还是一名意气风发的大学生。
他回忆,1980年代末,他在武汉上大学,第一次去北京实习,当时坐的还是38次列车。“硬座学生票好像是25元,相当于我一个月的生活费了。”
武汉客运段直达车间党总支书记于文莉回忆,1989年以前,车次还是37/38次列车,春运期间一票难求,“绿皮车”里超员现象时有发生,旅客都快“堆”起来了。
1990年,车厢更换为铁路25A型客车,成为湖北最早的空调列车。“只要有先进的或新的车体,几乎都是由37/38次列车‘尝鲜’。”于文莉说。
1990年代末,铁路开启大提速,普速列车的车体、车况有了极大改善,但票价变化不大。
记者了解到,1997年4月1日第一次提速,37/38次列车更换铁路25K型客车,升级为K37/38次快速列车,硬卧票价为280元;
2000年10月21日第三次提速,K37/38次列车升级为T37/38次列车,硬卧票价是281元;
2004年4月12日第五次提速,T37/38次更换铁路25T型客车,升级为Z37/38次直达特快列车,采取全列软卧编组。2009年,Z37/8次再次编入3辆硬卧车,硬卧票价恢复至280元;
目前,Z37/8次的硬卧票价为261.5元,比22年前还便宜了18.5元。
“快节奏”时代仍受青睐
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正式运营。武汉至北京的运行时间压缩至4个多小时。
十年时间,从武汉到北京的高铁已从0增至30余趟。Z37/8次列车运行近11个小时,还有市场吗?
在8号车厢,仙桃人陈女士正在和丈夫视频通话。她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一次乘坐Z37/8次列车前往北京出差。“晚上在车上睡一觉,早上到站后就可以去办事。”
从旅客群体来看,Z37/8次列车上去北京团体旅游、出差的旅客居多。据统计,该列车的载客率平均在98%左右,基本趟趟满员。“夕发朝至,不耽误事。票价也比飞机、高铁便宜,仍有优势。”于文莉对比道,从武汉飞至北京的航班最便宜的也要400多元,还是“红眼航班”,旅客休息不好;高铁二等座的价格,则是硬卧票价的两倍。
而对于有些人来说,Z37/8次列车上更多承载着难忘的时代记忆。
“软卧票价和高铁二等座票价差不多,坐高铁可节省一半时间,可她就是不坐高铁。”谈到热衷乘坐Z37/8次列车往返北京至武汉的母亲,“80后”周琼瑶曾经无法理解。她已在北京定居,母亲帮她看护小孩,时常需要北京、武汉两头跑。每次她劝母亲坐高铁,但都未能如愿。后来,陪母亲乘坐了一次Z37/38次列车,她似乎明白了:织有黄鹤楼图案的白纱窗,三角形的靠垫布,全是亲切的武汉印象。“这大概是她宁可在直达车上睡一晚也不坐高铁的缘故吧。”
24日早上5时,Z37/8次列车距离北京还有1小时40分钟的车程。高露逐一拉开车厢窗帘。
6时左右,列车员们开始逐一敲门叫醒旅客,提醒旅客洗漱、收拾行李。
40分钟后,列车抵达北京西站,车门打开,乘客鱼贯而出,奔赴四方。
来源:湖北日报 记者 刘宇 通讯员 何俊 苏杭
(责任编辑 黄静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