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车轮上的"千里眼”----记者探访中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机动营

长江云  2019-07-26 18:25:17
分享到:

雷达作为现代战争的“千里眼”“顺风耳”,能否有效发挥作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场战争的胜败。作为车轮上的“千里眼”,机动雷达部队具备部署地域更加隐蔽多元、探测范围更高更远、战场存活率更高等鲜明特点,战术地位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建设一支过硬的机动雷达部队?7月上旬,记者走进中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机动营,探寻他们“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战斗密码。

盛夏时节,中原腹地,在中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机动营训练场上, 一场机动营拉动演练开始了!

只见特种车辆载着雷达装备奔驰,在一片平地上刚刚停稳,数十名官兵如同猛虎下山,铲泥土、平阵地,拉天线、架电台,搭帐篷、展雷达……不多时,空中“敌”情已在显示屏上一览无余。

据该营所在雷达某旅部队长代明介绍,这次演练比大纲规定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

“我们雷达战斗分队从到达、展开、到雷达传输到指挥所,为指挥所提供作战依据,所有的作战元素包含进去的话,20分钟之内全部完成。”

别小看这缩短的三分之一时间,在发现即摧毁的现代战争中,时间快一秒,胜算多一分。

2014年组建之初,该营几乎门门“挂科”:第一次不打招呼的夜间演练,许多官兵行动迟缓;一名司机因不熟悉地形,未按时到达指定地域;一名操纵员未掌握雷达全功能,频频出错……

复盘反思,他们找问题,想办法,对雷达各类流程进行设计再造和优化重组;对各类战备物资进行“箱包化”分类存放,随时准备紧急装车;主动联系科研院所,研制生活保障方舱,开展接线头改装、棉帐篷连接部件改造等10多项小革新……

同时,部队经常开展各种条件下的野外驻训,锤炼官兵的实战化作战本领。

该营二级军士长、有着24年军龄的通信技师张祖霞告诉记者,2017年冬天,部队突然接到去北京密云执行任务的通知。当时,遇到极寒天气,路途中,有些车辆开不起来,部队前行缓慢。为了能在规定时限内通信联通,他主动请缨,通信先行。

“我带领我的助手率先到达预定地点,在零下18度极寒的条件下,徒手完成了从山下到山上三公里多的野战光缆的铺设,为通信联通抢得了时间。”

不打招呼,不设预案,这样的演练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如今,该营夜间拉动时间,比大纲的要求缩短了三分之一以上。

该营政治教导员张纪哲告诉记者:“想到极致,练到极致,备到极致,抗到极致和干到极致,实际上这五个极致的要求是我们在多次任务中受咱们的任务环境和条件,倒逼我们形成的这种思路或者作风。我们的官兵不管是在任务执行期,包括任务规建以后,我们一定会组织复盘反思,进一步促进了我们在预想预测和咱们的任务准备周期过程中,我们会把这五个极致更进一步地扎实落实好。”

小小操纵员,连着司令员。操纵员是雷达部队的“一号岗”,该营每名操纵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系统模块的技术机理,每项装备的参数,连每个开关旋钮的具体功用,也要熟练做到“一口清、一摸准”。

操纵员王俊告诉记者:“我们雷达兵有一句话叫作:在位一分钟,战斗60秒。我们没有休息的时间,每天24个小时我们都必须擦亮我们的眼睛,时时刻刻盯紧屏幕,不漏掉屏幕上任何一屏可疑目标,保障空中安全。”

作为机动部队,战场随时变换。据该营所在雷达某旅部队长代明介绍,针对不同地域,他们总结不同战法。外出执行驻训任务,坚持去过的地方不去第二次,练过的科目不简单重复考,使官兵在各种近似实战的严酷环境条件下磨炼砥砺意志品格和心理素质,确保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锻造打胜仗的钢铁利剑。

“仗怎么打我们就怎么练,全部按照未来作战的样式和所遇到了一些特殊情况来进行训练,以实战化的标准锤炼我们部队,我们三分之二的时间基本上就是在准备打战,我们实际上已经是常态化实战化训练。”

如今,该营已先后转战16省区,每年近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外执行演训任务,累计行军3万余公里,积累了高原、雪山、沿海、丘陵等多种地形地貌的战斗经验,创新战法训法20余套。 2017年,在空军年度军事训练检查考核中获得第一名,2018年被上级评为行业先进单位……翻开该营练兵备战的成绩单,官兵们跑步前进的姿态跃然纸上,移动的“千里眼”越看越远、越练越明。

该营政治教导员张纪哲表示:“下一步咱们机动营的建设方向主要还是进一步地压缩时间,在快上面作出文章,然后实现咱们官兵的一专多能,提升情报质量,最终实现咱们全时戒备、全疆到达、全域作战的能力建设目标。”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余岱杉 周漫 责任编辑 吴松)

责任编辑 吴松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