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百名科学家强烈谴责"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 5位来自湖北高校

湖北日报  2018-11-27 07:50:20
分享到:

11月26日晚6时05分,一则由122位科学家共同签署的联合声明在微博发出,声明直指当天公布的“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消息,对此项研究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

这122位科学家中,包括来自中科院、清华、北大、浙大、复旦、麻省理工等高校的学者,其中有5位来自湖北,他们分别是: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龚辉、张珞颖,基础医学院教授韩芸耘、江漫,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医学中心教授曹罡(排名不分先后)。

韩芸耘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消息所透露的此次基因编辑的初衷主要是为了预防HIV,用这样的方法来防御HIV,风险和收益相比,风险更大。其二,基因编辑胚胎也会有后代,在基因编辑过程中产生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变异,混入整个人类基因组后有什么后果,我们不知道。其三涉及生物伦理学,对新生儿进行胚胎基因编辑,即使可以做,也需要通过反复的合法审核,评估它的风险性、必要性和安全性,保证其合理合法性。

张珞颖教授从其专业角度阐述说,虽说基因编辑技术发展得相对成熟,但是我们并不知道脱靶率(即失误率)有多高,技术上还有待完善。即使技术已经完全成熟了,对想要编辑的基因的功能的了解也未必全面。就以这次编辑的ccr5基因为例,我们对它的认知并可能没有进行此操作的科研人员以为的那么多,它可能可以预防HIV感染,但也许还会产生其他影响,比如从其它方面影响这两个孩子的免疫力,所以现在进行这种操作是有风险的,何况有更好的方法可以让这两个孩子健康的出生。另外,被编辑的基因突变将来是可以被遗传下去的,那就意味着会有更多人有这个基因突变。这会带来更深远的风险。

第三层原因,人类进化这么多年,许多目前存在的基因变异是经过了自然选择的,能够比较好地适应环境。如果开放基因编辑,很多人可能会把基因编辑成他们想要的样子,比如高智商、高颜值。这样的编辑可能会严重影响生物多样性。

附科学家联合声明全文:

相关新闻>>

"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伦理学教授怎么看?

来源:湖北日报 记者方琳 通讯员王潇潇

(责任编辑 刘益谦)

责任编辑 刘益谦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