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一转眼 ,整整42年过去了......

新华网微信号  2018-07-28 07:29:03
分享到:

图片来源:微博@人民日报

那一晚

人正酣睡、万籁俱寂

突然

地声轰鸣、房倒屋塌

顷刻之间

百年城市被夷为平地

二十四万城乡居民殁于瓦砾

十六万多人顿成伤残

七千多户家庭断门绝烟

(图片来源:新华社微信公众号)

1976年7月28日

凌晨3时42分

这个注定无法被忘记的时间

被永远定格

一转眼

整整42年过去了

漫漫时光

或许可以抚慰心灵的创伤

但却冲刷不掉

那份刻骨铭心的记忆

那一片片断壁残垣

犹在眼前

1976年7月28日强烈地震发生后的唐山市一角。新华社记者 刘东鳌 摄

新华社记者 官天一 摄

新华社记者 白连锁 摄

那一声声受灾民众

痛彻心扉的哭喊

犹在耳边

新华社记者 刘东鳌 摄

1976年7月28日,人们在唐山矿业学院清理废墟。新华社记者 官天一 摄(图片来源:新华社微信公众号)

突如其来的灾难让人绝望

但还好有这群从四面八方

赶来救援的人们

在绝境中送来温暖

带来希望

1976年7月31日。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 新华社记者 肖翔 摄

谢谢你们!

为了救人

用手搬、用肩扛......

几乎用尽了所有办法

大地震发生后,人们清理废墟。新华社记者 官天一 摄(图片来源:新华视界)

即便指甲全部剥落

双手血肉模糊

却依旧奋力地用血手

扒开坚硬的废墟

唐山大地震发生后,解放军官兵冒着危险在坍塌的楼板和欲坠的墙体间救人,昼夜连续奋战。(图片来源:中国军网)

是你们

在最黑暗的时刻

带来了一线光明

谢谢你们!

在昏暗的灯光下

在简陋的手术台上

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

不眠不休地

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

唐山大地震发生后,上海医疗队给伤员做手术。

小心翼翼

生怕弄疼了开裂的伤口

1976年7月31日,人民解放军某部医务人员在唐山市抗震救灾第一线,抢救负伤的群众。新华社记者 武清月 摄

是你们

勇敢地和死神赛跑

拼尽全力夺回每条生命

谢谢你们!

用无微不至的关爱

精心呵护和培养

震后遗留下的近千名孤儿

在石家庄市育红学校的党育红、党育苗、党育新。新华社发 王孝 摄(图片来源:新华视界)

你们有力的大手

温热的怀抱

真诚的笑脸

让孤独的孩子们

感受到了一丝温暖

育红学校的保育员和孩子们在一起。新华社记者 张彬 摄(图片来源:新华视界)

是你们

用亲人般的关爱

抚慰了成百上千受伤的心灵

......

灾难虽然无情

但摧不垮的

是患难与共的真情

和一次又一次

生命的奇迹

1976年8月1日,人民解放军某部的医务人员,精心护理在地震第二天出生的婴儿。新华社记者 白连锁 摄

震后第八天,青年矿工王树斌被解放军从废墟中救出。常青 摄

百折不挠的唐山人民

以艰苦的意志

创造了唐山迅速崛起的奇迹

经过昼夜奋战

仅仅在震后28天

河钢唐钢职工王庆利和工友

就炼出了震后第一炉钢

并为它取名为抗震“志气钢”

(图片来源:新华社微信公众号)

震后的唐山

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了生产生活

显示出了超强的复原力

震后第7天,第一批自行车组装完成

震后第10天,第一车煤产出

震后第14天,发电厂并网发电

震后不到一周,数十万群众衣食得到解决

震后一年多,工农业生产全面恢复

震后两年,唐山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基本达到震前水平

......

在1976年7月28日强烈地震中遭到严重破坏的华北工业城市唐山,经过一年重建,工业生产迅速恢复,人民生活十分安定。1977年8月27日新华社发

42年的风风雨雨

唐山人与唐山这座城市一起

从苦难出发

如凤凰般涅槃重生

上图:抗震号机车(资料图片);下图:中车唐山公司总装车间一角。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宁可千日无震,不可一日不防”

大地震的惨痛代价

也使抗震精神

深深烙刻在唐山人民的心中

让唐山在防震减灾方面成为国内“标杆”

图片来源:新华网

在那些痛苦绝望的日子里

有着最坚强的力量

唐山崛起的背后

离不开的是唐山人的相依相偎

与感恩情怀的薪火相传

5月22日,唐山大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党育新(中)在志愿服务中帮助一位灾区群众缓解精神压力。新华社记者 王建民 摄

历经劫难的唐山人

深知雪中送炭的可贵

汶川大地震时

他们毫不含糊

总是冲在救人的前列

河北唐山市青年农民宋志永,在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大地震中,多次自费组织12名乡亲,奔赴灾区抢险救灾,被誉为“十三农民义士”带头人。(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

玉树地震时

他们坚守在灾区

和受灾群众一起重建家园

青海玉树街头,来自唐山的青年志愿者与当地志愿者一起给受灾群众分发盒饭。(图片来源:中国青年报)

“救人、救人、快救人!”

这是他们发自心底的期盼

历经劫难的唐山人

更懂得奉献的重要性

几十万名志愿者

用他们每个人微小的力量

让唐山成为一座“留住雷锋的城市”

......

如今

在唐山人的共同努力下

一个崭新的唐山呈现在我们眼前

图为唐山市南湖公园夜景。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那些顽强的生者

带着对逝者的思念

地震幸存者王树斌(右二)与摄影师常青(右一)在王树斌家门前合影(2016年7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满含对生的珍视

朝着更美好的未来

继续前行

“地震婴儿”孙沪在家中展示她小时候的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但我们的记忆

从未磨灭

一位男士在唐山大地震罹难者纪念墙悼念遇难者。新华社记者 吴晓凌 摄

我们的思念

从未减退

一名女士在唐山大地震罹难者纪念墙悼念遇难者。新华社记者 吴晓凌 摄

我们的缅怀

从未停止

唐山大地震38周年纪念日,各界群众自发来到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悼念在大地震中罹难的亲友。新华社发 郑勇 摄

愿这世上

希望与爱永驻

来源:新华网综合

(责任编辑 黄静蕾)

责任编辑 黄静蕾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