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专家设计建造的两座大桥再摘国际桥梁大奖
武汉专家设计的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薄如蝉翼 通讯员王虎供图
6月13日,第35届国际桥梁大会上传来好消息:由中铁大桥局、中交二航局承建的安徽芜湖长江二桥荣获大会最高奖——乔治·理查德森奖,由中铁大桥院设计的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荣获亚瑟·海顿奖。
国际桥梁大会设立的奖项被誉为桥梁界的“诺贝尔奖”。大会共设桥梁技术奖7项,分别从设计、实用性、理念、环境资源等方面对优秀桥梁工程给予评奖和表彰。
其中,乔治·理查德森奖是设立最早、影响最大的奖项,每年授予一个在桥梁设计、建造、科研等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桥梁工程。芜湖长江二桥是国家高速路网徐州至福州高速公路的跨江通道,主桥全长1622米,安徽芜湖长江二桥的建设过程中,武汉建桥“国家队”先后总结出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精度、制造控制精度等“八大精度”施工指南,提炼出752项技术指标,创造国内外多个第一:世界首次运用同向回转拉索锚固技术的大跨径斜拉桥、我国首次运用所有梁段对称悬拼工艺等。创新的结构体系使主塔变得“纤细”,芜湖长江二桥造型飘逸。据悉,这是中铁大桥局第七次获得国际桥梁大会奖项。
此前,凭借诸多技术创新,芜湖长江二桥还荣获了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重要创新奖项——“BE创新奖”,这是中国桥梁建设工程首次荣膺这项创新大奖。
亚瑟·海顿奖以表彰在桥梁的方便性、非传统设计方面有突出成绩的桥梁工程。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建在高山峡谷之间,跨度430米,桥面距谷底约300米。从远处看,玻璃桥通透轻巧、薄如蝉翼。设计中,中铁大桥院解决了多功能空间索面玻璃悬索桥的大张开量空间索面缆索系统设计、玻璃桥面受力、结构抗风、人致振动、结构耐久性、结构变形适应等技术问题,创下了“世界最大跨度玻璃桥”“世界首座空间索面高山峡谷玻璃桥”等多项世界第一。
链接>>>
“设计之都”武汉设计建造的那些“牛桥”
武汉是中国建桥的大本营。从万里长江第一桥开始,建桥“国家队”的基因就在武汉。作为“设计之都”的武汉,桥梁设计建造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中铁大桥院设计、中铁大桥局建造的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在世界同类桥梁中创造了“跨度、速度、荷载、宽度”4项世界第一,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际桥梁大会“乔治·理查德森”奖、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百年重大土木工程项目奖。
中铁大桥院设计、中铁大桥局建造的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是世界首座六线铁路大桥。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际桥梁大会“乔治·理查德森”奖、国际桥协杰出结构奖。
中铁大桥院设计,中铁大桥局、中交二航局建造的马鞍山长江大桥,主跨跨度在世界同类桥梁中位居第一,首次实现了三塔两跨悬索桥跨径由百米向千米的重大突破,荣获国际桥梁大会“乔治·理查德森”奖。
中铁大桥局建造的青岛海湾大桥,2011年6月底建成通车时,是当时世界最长跨海大桥,荣获国际桥梁大会“乔治·理查德森”奖。
由中交二航局、中铁大桥局联合承建的浙江嘉绍大桥,在桥梁与环境和谐、美学等方面的成就功不可没。大桥横跨钱塘江,是世界上最长、最宽的多塔斜拉桥,创造性地在主航道桥跨中设置刚性铰,解决变形问题,为世界首创。相继获得国际桥梁大会古斯塔夫·林登少奖、国际道路联盟全球道路成就奖、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工程项目特别优秀奖。
来源:长江云、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 黄静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