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中国蓄水量最大淡水湖抚仙湖的八千米屏障

中国之声  2018-01-05 14:55:16
分享到:

抚仙湖北岸生态调蓄带

作为保卫我国蓄水量最大深水型淡水湖泊——抚仙湖的重要工程性措施之一,由生态净化河道和两岸绿化景观带组成的生态调蓄带,成为北岸污染物进入湿地规划区的第一道防线、控源截污的中转枢纽。这条八千米绿色屏障是如何发挥效能的?

介绍人员:以前大量的生产生活垃圾还有污染水随着这些河道是直接入湖,生态调蓄带修建以后,第一时间全部截流在调蓄带里头,防止它直接入湖。

调蓄带筑牢抚仙湖生态屏障

蓝天白云倒映水中,植被葱郁、一望无垠,冬季的云南省玉溪市抚仙湖北岸生态调蓄带美不胜收。这条主要由生态净化河道和两岸绿化景观带组成的八千米绿色屏障,位于抚仙湖北岸新环湖路以北100米范围内,东起肖嘴新村、西至广龙小村,规划面积约1330亩,总蓄水量45万立方米以上。

云南省玉溪市抚仙湖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管理中心主任何俊民对记者表示,抚仙湖北岸生态调蓄带是北岸污染物进入湿地规划区的第一道防线。

何俊民:抚仙湖北岸生态调蓄带项目是一个集洁污、调蓄、净化、回用和生态景观于一体的综合利用工程。一期工程于2015年3月开工建设,已经完工,二期工程正在加快推进。下一步我们加快推进坝区山区高效节水减排项目,同时全力推进抚仙湖径流区耕地休耕及流转工作,有效削减农村农业面源带来的各种污染。

抚仙湖北岸生态调蓄带一期主体工程已完工

也就是说,抚仙湖北岸生态调蓄带不仅可以发挥截污、调蓄、净水、生态等功能,还能大大削减入湖污染负荷、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提升湖滨带景观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北岸湿地功能。

曾几何时,抚仙湖径流期内14万亩的土地上,近18万人大水大肥、四季不休的耕作方式,给这颗南国明珠北岸40条入湖河流带来了大量的面源污染。云南省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副局长陈黎彬坦言,建设完成的北岸生态调蓄带已经成为控源截污、保卫抚仙湖的中转枢纽。

陈黎彬:调蓄带这个工程,它的主要的功能就是把上游来的汇集大量污染物的污水,把它拦截在这个地方,避免污水直接入湖。调蓄带它本来还具有湿地的功能,(拦截)以后我们又把它抽上去循环使用,目的就是把这个污水拦截在湖的外围,不直接入湖。

抚仙湖北岸生态调蓄带项目功能简介

中科院抚仙湖高原深水湖泊研究站站长吴庆龙见证了这八千米屏障从规划到建设完成的全过程,他说,下一步要继续加强精细化管理,为人与自然融合发展作出生动诠释。

吴庆龙:抚仙湖的保护目标是一类水,就是说要精准化,更高的标准、更高的要求,目前面临的最主要挑战实际上就是控制进入湖泊的氮磷污染,因此设计了抚仙湖北部生态调蓄带建设。(可以)吸收转化氮磷污染物,设计方面兼顾地貌景观设计,整体能够实现人与自然融合发展目标。

2016年8月11日玉溪市市长张德华和中科院抚仙湖高原深水湖泊研究站站长吴庆龙交流抚仙湖保护情况

不可因生活而污水,不可为取利而浊水,水之洁净,湖之生态,乃天下第一责任,任何原由皆不可违。——节选自抚仙湖《戒训》石碑文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 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习近平: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来源:中国之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赴云南走转改采访团报道

(责任编辑 晓文)

责任编辑 吴晓文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