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8月2日,最新一期心血管领域国际顶级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欧洲心脏杂志》,影响因子 35.6)以 “FASTTRACK - CLINICAL RESEARCH” 形式,全文正式发表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医院心血管内科江洪教授、陈静教授牵头的HELP-PCI临床研究重磅成果。

江洪/陈静教授团队组织开展的HELP-PCI研究,不仅在全球开创了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新范式,彰显了中国学者在心血管急危重症救治领域的国际引领力,还将进一步推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标准的流程,有望为全球指南更新提供中国数据。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医院院长、自主神经调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江洪教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急重症中心主任、胸痛科主任、心脏重症监护室主任陈静教授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23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我国冠心病患者累计已超1100万人,每年因其死亡的人数更是接近百万级别。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心血管急危重症,救治的关键在于尽早、充分、持续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恢复心肌有效灌注。
陈静教授介绍,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是目前最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手段。然而,在首次医疗接触(FMC)至 pPCI 的时间延迟过程中,心肌仍持续处于缺血状态,导致梗死面积扩大和心功能受损。如何在第一救治时间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患者预后,是全球心血管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肝素作为临床常用抗凝药物,在 STEMI 患者 pPCI 围术期广泛应用。既往研究表明,早期使用肝素可能有助于改善心肌血流灌注,但缺乏高质量临床研究证据。为此,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医院江洪教授、陈静教授牵头开展了 HELP-PCI 研究。

江洪教授(右一)、陈静教授(右二)在心脏介入治疗术中
该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共纳入湖北省 36 家中心的 999 例发病 12 小时内接受 pPCI 的 STEMI 患者,按 1:1 随机分配到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在 FMC 时静脉注射肝素钠(100 U/Kg),对照组患者则在心脏导管室通过导管鞘注射同等剂量肝素钠。主要终点为 PCI 前梗死相关动脉的 TIMI 3 级血流。
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在 PCI 前梗死相关动脉的 TIMI 3 级血流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6% vs 17.6%; OR, 1.44; 95% CI, 1.06–1.97; P =0.02)。这表明,在 FMC 时给予负荷剂量肝素预处理,可显著改善梗死相关动脉的自发再灌注。同时,两组患者在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证实了早期使用肝素的安全性;而1年内长期观察MACCE发生率和完全心肌再灌注率,没有明显改变。
首届“国家杰出医师”、心血管医院院长江洪教授介绍,HELP-PCI 研究开创了 STEMI 救治新范式,并由陈静教授在 TCT 2024会议 (全球三大心脏介入会议之一)的late-breaking clinical science主会场上汇报研究结果,引发国际学者高度关注,彰显了中国学者在急危重症救治领域的国际引领力。

江洪教授表示,HELP-PCI 研究重大成果将推动全球 PCI 治疗标准革新,为全球数以千万计的 STEMI 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未来,团队将基于此项研究的突破性发现、继续深入开展HELP-PCI Ⅱ期研究,推动这一策略向全国化、精准化升级,为 STEMI 救治提供更精准的临床依据。
据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国家首批临床重点专科,在江洪教授的带领下,学科始终致力于心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临床诊疗和技术创新,学科活跃度位居全球医院第四、科技创新成就位居全国综合医院第一,在全国享受盛誉。
胸痛中心是心血管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通过集合心血管内科、急诊科、胸外科、心外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皮肤科、医学影像科、检验科等多学科协作的方式,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从而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急性胸痛的能力,并准确筛查出高危胸痛患者,达到减少误诊和漏诊及过度治疗,以及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的目的。
通讯员:宁亚飞 徐昌武 邱立强
湖北广电大健康中心图文编辑:杜若希
免责声明
特别声明:本文为“长江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长江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