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号
拒绝校园霸凌,守护成长之路—— 保利华都社区暑期课堂宣讲活动开课

    为切实增强青少年对校园霸凌的认知能力与应对技巧,全力营造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2025年7月16日下午,一场主题为 “对校园霸凌说不” 的教育宣讲活动,在保利华都社区暑期课堂成功举办。活动特别邀请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初中部 711 班学生赵王睿璿担任宣讲员,她以贴近青少年的视角与生动鲜活的表达,帮助在场学生深入认识霸凌、学会科学应对。

 一、优秀宣讲员领航,传递反霸凌青春力量

    本次宣讲的主讲人赵王睿璿虽年仅 13 岁,却已凭借优异表现斩获多项重量级荣誉:“第十六届宋庆龄奖学金”“全国啦啦操四好运动员”“湖北省新时代好少年”“湖北省红领巾讲解员大赛一等奖”“武汉市十佳少先队员”“武汉市新时代好少年”“武汉现代少年好习惯形象大使”“楚才竞赛特等奖” 等。丰富的实践经历与出色的表达能力,让她在宣讲中既能精准传递知识,又能以同龄人易懂的语言拉近距离,让反霸凌理念更易走进学生心中。

二、多角度解析霸凌,明确边界与深层危害

    活动中,赵王睿璿结合真实案例,清晰界定了校园霸凌的核心特征 ——故意且反复发生的恶意行为,并系统梳理了常见的霸凌类型:

语言霸凌:如起侮辱性外号、恶意嘲笑、当众辱骂等;

行为霸凌:包括推搡、殴打、抢夺财物、故意损毁他人物品等;

关系霸凌:表现为刻意孤立、集体排挤、散布谣言破坏他人社交关系等。

    她特别强调,校园霸凌与偶然发生的冲突有着本质区别:“偶然冲突可能是一时冲动,但霸凌是带着恶意的重复伤害,这是判断的关键。” 这一解读帮助学生们精准区分日常矛盾与霸凌行为,避免混淆认知。

     同时,深入剖析了霸凌的多重危害:对受害者而言,不仅会造成身体伤害,更会引发自卑、焦虑、厌学等心理问题,甚至影响长远成长;对校园环境来说,霸凌会打破原本和谐的学习氛围,滋生恐慌与不信任;而霸凌者自身也会因行为受到同伴排斥,逐渐陷入孤立,若行为升级还可能触碰法律红线,付出沉重代价。

三、传授实用应对方法,互动体验深化认知

    为让学生们掌握可操作的应对策略,赵王睿璿结合具体场景分享了实用技巧:遭遇霸凌时,要勇敢直视对方、大声说 “不”,明确表达拒绝态度;第一时间向老师、家长或信任的成年人求助,切勿因害怕或羞耻隐瞒;日常尽量与好朋友结伴同行,减少单独面对霸凌的风险。

    现场设置的 “小法官判案” 互动环节尤为精彩。宣讲员给出多个模拟校园场景,让学生们判断是否属于霸凌行为。同学们积极举手、热烈讨论,在思辨中进一步明晰了霸凌的边界,提升了辨别能力。有学生在互动后说:“原来以前觉得‘开玩笑’的行为,可能已经是霸凌了,以后一定会注意!”

四、凝聚共识拒霸凌,共筑安全成长环境

    活动最后,赵王睿璿向在场学生发出倡议:“校园是我们共同的成长家园,面对霸凌,沉默就是纵容。让我们一起勇敢站出来,对霸凌说‘不’,用团结守护彼此的安全与温暖。”

     此次反霸凌教育宣讲活动,通过权威解读、案例分析与互动体验,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霸凌的危害,掌握了实用的应对技巧,更在心中种下了 “拒绝霸凌、守护同伴” 的种子。保利华都社区表示,将持续关注青少年成长需求,开展更多针对性教育活动,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筑牢安全防线。

记者:邹俊    通讯员:黄莉

主编:吴俊    编审:江涛

责任编辑 陶菲

免责声明

特别声明:本文为“长江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长江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