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号
古尔邦节突现眼蝇蛆病危机 中国援阿医生周芸芸“显微抓捕”守护光明

2025年6月6—8日是北非国家阿尔及利亚传统的古尔邦节(亦称宰牲节)。中国(湖北)第28批援阿医疗队艾因迪夫拉分队医生、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的周芸芸,主动担起节日急诊重任,让当地同事安心过节。这份坚守,不仅守护了节日的祥和,更在危急时刻挽救了近20名当地患者濒临失明的眼睛。

 节日急诊:裂隙灯下的“生命竞速”

6月6日清晨,艾因迪夫拉当地古尔邦节节日气氛正浓。周芸芸刚走进病房,就收到了护士们热情的节日问候,“Bonnes fêtes, Dr Zhou!”然而,一声惊恐的呼喊打破了宁静:“医生!我的眼睛里有东西在爬,好痛!”一位中年男子捂着左眼冲进诊室。

 凭借职业敏感,周芸芸立即用裂隙灯为患者检查。眼前的景象让她心头一紧:数条细小的白色蠕虫,正在患者的结膜囊内蠕动!灯光刺激下,虫子四散逃窜,让患者疼痛不已更惊恐不安。更令人担忧的是,诊室里陆续来了七八位症状相似的患者,他们均是在参加宰牲活动后出现眼部剧烈不适。

专业应对:高难度“显微抓捕”显身手

面对闻所未闻的病例,周芸芸临危不乱,展现出过硬的专业素养和应急能力。她迅速安抚患者情绪,并立即做出关键判断:首先必须尽快取出所有活体异物!她迅速与来自湖北省肿瘤医院的援非同事李欣医生一起,一边细致检查、记录影像,一边投入紧张的救治。

 这些虫子畏光,在裂隙灯强光下疯狂逃窜,患者因剧痛难以稳定配合。这无异于在眼球这一最脆弱的区域,进行一场高难度的“显微抓捕行动”。周芸芸深吸一口气,一边用温和的话语稳定病人,一边手持显微镊,在裂隙灯下精准、迅捷地夹取逃窜的虫子。

“快、准、稳”是唯一准则,稍有迟疑,目标便会消失在结膜穹窿中。随着一条条虫子被取出,患者的痛苦迅速缓解,对周芸芸医生信任感倍增。一旁的护士紧张地记录着虫子数量,最严重的一位患者眼中,竟取出了22条活虫!

精准溯源:连夜防控阻断风险

处理完患者,周芸芸与李欣医生根据虫体特征和患者共同的接触史(宰牲),迅速锁定病因:这是一种罕见的眼蝇蛆病(Ophthalmomyiasis),由寄生在羊只身上的蝇类幼虫进入人眼引起。

眼蝇蛆病危害极大,幼虫分泌的毒素可腐蚀眼表,导致剧痛;若治疗不及时,幼虫可能钻入眼眶甚至颅内,造成永久性视力损伤乃至生命危险。

“一些苍蝇会把卵孵化的蛆放入羊的鼻孔。宰牲时因人畜密切接触,蛆虫很容易进入人眼。”周芸芸的解释让在场患者倒吸凉气,“我们每年都这样宰牲,从没想到会这样……”一位当地老人后怕地说。

 意识到这是一个现实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后,周芸芸连夜整理出详细的防治指南,并通过医院向当地社区居民紧急宣传:宰牲时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出现眼部异物感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切勿揉眼,尽快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连续三天的古尔邦节期间,周芸芸共救治了近20例眼蝇蛆病患者。一周后复查,患者们恢复良好。“中国医生不仅救了我们的眼睛,更教会我们如何保护眼睛。”痊愈患者的感激,是对周芸芸工作的最好肯定。

日常坚守:“授人以渔”播撒光明

这次古尔邦节的急诊救治,是周芸芸援阿近两年工作的一个缩影。援阿两年多来,周芸芸不仅用精湛的医术救治患者,更用日复一日的仁心仁术,深情书写着中阿友谊的光明篇章。

 在日照强烈的阿尔及利亚,白内障发病率极高,很多患者要等到完全看不见才来就医。作为中国援阿医生,周芸芸深知时间的宝贵,“我们每天都在与光明赛跑。”

为了救助更多的病患,她千方百计地配备医疗设备,并亲自动手对设备进行改良。她坚信:每完成一台手术,就能为当地患者带来一线光明。援助期间,周芸芸创新性地实施了多项新手术技术,包括复杂白内障手术、微创倒睫矫正以及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的泪囊摘除术等。

周芸芸的精湛医术,赢得了当地眼科患者的一致好评。从晨光熹微到暮色沉沉,她的诊室外总是排着长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援助期间,周芸芸将自己的医术倾囊相授当地同行,帮助他们快速掌握眼科常规疾病诊疗技术。“看到患者重获光明后的笑容,就是最大的回报。”周芸芸说。


通讯员:刘禹

湖北广电大健康中心图文编辑:杜若希

责任编辑 张旖

免责声明

特别声明:本文为“长江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长江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