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31岁的小陈(化名)终于摆脱了困扰他一年多的“紧箍咒”——因长期咀嚼槟榔导致口腔严重纤维化、张口不足一指半,智齿发炎反复却无法拔除的难题,在中南医院口腔医疗中心多学科团队的精准施治下得以破解。
嚼槟榔十年埋隐患,智齿发炎竟成“无解难题”
小陈10年前起养成了每日嚼槟榔的习惯,最多时一天要吃两包。一年前,他发觉口腔黏膜逐渐僵硬,张口越发困难,更糟糕的是,左下颌一颗智齿反复发炎,疼痛难忍。然而辗转多家医院均被告知:“张口太小,器械进不去,拔牙风险太高,”只能靠打消炎针止痛,但前段时间小陈发现左边智齿对应脸颊的地方突然肿起来,变硬、变黑,感觉有什么东西要“破颊而出”,这可把他急坏了,该不会因为年纪轻轻就要毁容吧,于是小陈加速了求医的步伐。吃了多家医院的闭门羹的小陈来到中南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中心主任程波检查后表示:小陈被确诊为“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这是长期咀嚼槟榔导致的不可逆损伤,其张口度仅一指半,远低于正常成人三指的水平。更加棘手的是,小陈的阻生智齿紧贴神经管,传统拔牙极易造成神经损伤,但是若不解除智齿这个难题,感染很难控制,甚至会造成皮肤面颊瘘”。患者必须立即拔牙控制感染,但手术如同‘螺蛳壳里做道场’,对技术要求极高。
面对挑战,中心迅速集结口腔外科、麻醉科、影像科专家制定方案,利用3D数字化影像精准定位智齿与神经位置;4月21日采用“全麻下微创精准拔牙术”,术中“经鼻插管全麻+肌松"最大限度改善张口,分块取出智齿,降低损伤。40分钟后,困扰小陈的“问题智齿”被成功拔除。
戒槟榔!专家呼吁警惕“沉默杀手”
程波提示,槟榔中的生物碱会摧毁口腔黏膜弹性,一旦纤维化,连喝水都成问题。”程波主任强调,OSF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癌前病变,会极大增加口腔癌发病的概率,尽量远离槟榔这个杀手。若出现口腔麻木、灼痛或张口受限,务必尽早就医。
通讯员 周云云 翁秀红
记者 夏天
编辑 叶静
责编 刘雅婷 夏天
编审 王俊
免责声明
特别声明:本文为“长江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长江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