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省将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畜禽粪污如何变废为宝,畜禽养殖如何实现经济效益和低碳环保的双向奔赴,科技是解题的“金钥匙”。近年来,省农科院联合华中农大等单位的畜牧专家,研发推广现代养牛新技术新模式,就地化解肉牛、奶牛粪污处理难题,促进养殖户和畜牧企业节本增效。

在咸宁赤壁市这家奶牛养殖企业饲养区,近400头奶牛或躺或站立在软绵绵的垫料上,正享受着阳光浴,悠闲自在。牛舍内干燥齐整,整个养殖区几乎闻不到一点异味。
赤壁晋氏牧场有限公司场长 杨志红:第一个是我们的牛舍,是一个开放性的牛舍,第二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采用了一种新的养殖模式,通过发酵牛场,所以它基本上闻不到什么味道。
杨志红提到的发酵牛场,就是2023年企业在省农科院畜牧专家的技术支持下,引入的新技术——“床场一体化养牛技术”。和传统的饲养管理模式相比,“床场一体化养牛技术”将牛床和运动场合二为一,改拴系为散养,地面铺设垫料,利用发酵床专用菌种与垫料构建微生物环境,充分降解牛粪尿中的氨气、硫化氢等,起到除臭作用,还省去了干湿分离、污水处理等投入,从而达到养殖无污染、零排放,提高生产性能和养殖福利。
湖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床场一体化养牛技术首席专家 李晓锋:因为床场一体化模式,它最大的优势就是牛可以自由活动,而且牛身上比较干净,肢蹄病等一些其他的疾病发病率都比较低,可以实现雨污彻底分离,达到生态环保的目的。
赤壁晋氏牧场有限公司场长 杨志红:一年费用可节省大概十来万,因为我们用那个清粪车用油是比较厉害的,柴油,再一个是人工。
这种养牛新技术不仅轻松破解了粪污处理难题,大大节省清粪成本,还使昔日让养殖户头疼的粪污经发酵后,就地变废为宝。
赤壁晋氏牧场有限公司场长 杨志红:每次换料的时候,出来的基本都是有机肥的半成品,我们可以继续再利用。
省农科院畜牧专家李晓锋介绍,应用“床场一体化养牛技术”时,要掌握合适的养牛密度,每头牛占地在10到20平方米。牛的垫床要保持蓬松,一旦板结的话,要用旋耕机进去翻耙。同时,颇为关键是牛床的垫料,要选用作物秸秆、谷壳、菌棒、锯末等,且其含水量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湖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床场一体化养牛技术首席专家 李晓锋:这块最合适的含水量是40%~55%,如果含水量太高,就要把湿垫料清理一部分出去,加一些干垫料进来。
2021年,经专家鉴定,“床场一体化养牛技术”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入选当年度农业农村部十大重大引领性技术,在全国推广应用。目前,该技术已成为引领我省养牛业快速发展的主流技术。
湖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床场一体化养牛技术首席专家 李晓锋:湖北的话,现在在养牛的主要区域基本上都是采用床场一体化模式,在湖北省大概推广了有四十多个县,规模的话达到20多万头。省外的话,主要是在湖南、安徽、江西等南方省区进行推广。北方的话,河南也有一部分是用的这种模式。
(来源 垄上行 记者 刘余 余睿华 通讯员 李晓锋 编辑 曹顺 编审 涂丹 监制 杨斌)
免责声明
特别声明:本文为“长江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长江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